浙江一男子救落水女子后发视频上网,对方以“侵犯肖像权”为由将视频下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9:05 2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是备受推崇的美德,救人者的善举往往能收获社会的赞誉与尊重。然而 2025 年 10 月中旬,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边发生的一起事件,却让 “见义勇为” 与 “肖像权保护” 产生了碰撞。市民高先生深夜纵身跃入冰冷运河,成功救下一名落水女子,事后

在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是备受推崇的美德,救人者的善举往往能收获社会的赞誉与尊重。然而 2025 年 10 月中旬,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边发生的一起事件,却让 “见义勇为” 与 “肖像权保护” 产生了碰撞。市民高先生深夜纵身跃入冰冷运河,成功救下一名落水女子,事后将路人拍摄的救人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本想记录经历并获得认可,却不料被救女子以 “侵犯肖像权” 为由向平台举报,导致视频下架。这场看似简单的纠纷,不仅让高先生感到寒心,也引发了公众对 “善举记录” 与 “个人隐私保护” 边界的讨论,折射出当下社会中道德行为与法律权益之间的复杂关系。

运河夜惊魂:纵身跃入冰冷河水救人

10 月 14 日晚,杭州拱墅区的气温已降至 15℃左右,夜晚的风带着凉意吹拂在运河岸边,行人寥寥无几。晚上 9 点多,高先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样沿着运河边的步道散步,打算放松一下身心。运河水面在夜色中泛着微光,岸边的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运河水流动的平缓声响。

突然,“噗通” 一声沉闷的异响划破了夜的宁静,声音来自不远处的运河水面。高先生心里猛地一紧,立刻停下脚步,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黑暗的水面上,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在不断挣扎沉浮,双手在水面上胡乱挥舞,偶尔能听到微弱的求救声,很快又被河水吞没。“不好,有人落水了!” 高先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朝着落水点飞奔而去。

跑到岸边时,他看到落水女子的身体已经开始往下沉,情况十分危急。此时的他顾不上多想,迅速弯腰踢掉脚上的拖鞋,双脚瞬间接触到冰凉的地面,他却毫不在意,深吸一口气后,纵身跃入了运河中。深秋的运河水格外冰冷,刚一入水,刺骨的寒意就顺着皮肤蔓延至全身,高先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但救人的念头让他立刻集中精神,奋力朝着落水女子的方向游去。

河底并不平坦,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碎石,高先生在游向女子的过程中,双脚偶尔会踩到底部的碎石,尖锐的石子硌得他脚底生疼,他却没时间顾及这些疼痛。黑暗中,他只能凭借水面上女子挣扎的模糊轮廓和本能的反应判断方向,手臂在水中快速划动,一点点靠近目标。终于,在女子即将失去力气下沉的瞬间,高先生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臂,女子因为恐慌,下意识地紧紧抓住高先生的胳膊,身体不断往下坠,给高先生的救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别慌!抓住我,我带你上岸!” 高先生一边用沉稳的声音安抚女子的情绪,一边用尽全力将女子的身体往自己这边拉,调整姿势让她的头部能露出水面,保证正常呼吸。随后,他一只手紧紧抓住女子,另一只手奋力划水,朝着岸边缓慢游去。河水流速虽不算快,但带着女子游泳格外费力,高先生的手臂很快就开始发酸,体力消耗巨大,可他始终没有松开抓着女子的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她安全救上岸。”

经过几分钟的艰难游动,高先生终于带着女子抵达岸边。岸边恰好有几位晚归的路人,看到这一幕后,立刻上前帮忙,几人合力将落水女子从水中拉了上来。此时的女子已经浑身湿透,嘴唇发紫,冻得瑟瑟发抖,因为受到惊吓,还在不停抽泣。高先生也同样浑身湿透,头发滴着水,冷得牙齿打颤,脚底的伤口在接触空气后,疼痛感变得更加明显。他顾不上自己的状况,先查看了女子的情况,确认她意识清醒、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松了一口气。

随后,高先生帮忙联系了女子的家人,在确认女子家人赶来后,他才默默离开了现场。离开时,他的双脚因为之前被碎石硌伤,每走一步都带着疼痛感,只能一瘸一拐地慢慢前行。当晚,高先生独自前往附近的医院,医生为他清理了脚底的伤口,伤口处有好几处细小的划伤,还伴有淤青,医生叮嘱他要注意护理,避免感染,并为他注射了破伤风针,以防意外。

记录善举:发视频盼认可却遇 “冷水”

10 月 15 日白天,高先生的脚底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想起前一晚救人的经历,他心里仍有一丝成就感。这是他第一次救人,当时的紧张与惊险还历历在目,他觉得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经历。更让他意外的是,前一晚救人时,有一位路过的路人用手机记录下了部分过程,那位路人后来通过附近的社区群联系到高先生,将拍摄的一段 1 分多钟的视频发给了他。

视频中,能看到高先生跃入水中的背影、在水中奋力救援的模糊身影,以及最后和路人一起将女子拉上岸的场景。由于是夜晚拍摄,光线较暗,视频画面并不清晰,只能看清大致的动作,完全无法分辨出被救女子的面部特征,甚至连高先生的面部也因为角度和光线问题,看得并不清楚。“我当时就是想把这段视频发到网上,记录一下自己的第一次救人经历,也想让网友们夸夸,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吧。” 高先生事后回忆道。

当天下午,高先生将这段视频编辑好后,发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还配上了一段文字:“昨晚运河边救人,虽然过程很惊险,自己也受了点伤,但能救下一条人命,值了!” 发布完成后,他还时不时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网友的评论和点赞,心里充满了期待。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高先生的预料。视频发布还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收到了一条陌生的好友申请,对方备注信息写着 “被救女子”。高先生有些疑惑地通过了申请,对方很快发来消息,语气直接:“你发在网上的救人视频里有我,赶紧删掉,不然我就举报你侵犯肖像权。”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高先生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好心救人,只是发了一段记录视频,会换来这样的回应。他赶紧回复对方,解释道:“视频里看不清楚你的脸,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救人的经历,没有别的意思。” 但对方并不接受他的解释,坚持要求他立刻删除视频,否则就要采取进一步行动。高先生心里有些委屈,也有些犹豫,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视频也没有泄露对方的隐私,所以没有立刻删除。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的社交账号就收到了平台发来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您发布的视频因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权,被用户举报,现已下架处理。” 看到通知的那一刻,高先生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再次联系被救女子,想进一步沟通,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再也无法发送消息。

“我真的很寒心,当时救人的时候,我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只是出于本能。发视频也只是想记录一下,视频里根本看不清她的脸,怎么就侵犯肖像权了?她这样做,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高先生无奈地说,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救人行为是不是不值得。

争议发酵:善举记录与肖像权的边界

高先生的经历被身边的朋友得知后,有人将此事分享到了本地论坛,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大部分网友都站在高先生这边,对被救女子的行为表示不解和不满。有网友评论道:“救人者冒着生命危险救人,还受了伤,发个视频记录一下都不行?视频里又看不清脸,这算什么侵犯肖像权?太寒心了!” 还有网友说:“要是这样,以后谁还敢见义勇为啊?救了人还要担心被举报,这不是打击好人好事吗?”

也有部分网友从法律角度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被救女子有权利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即使视频里看不清脸,但如果被救女子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她就有权利提出异议,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不过,这类观点很快遭到了反驳,有从事法律工作的网友解释道:“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或者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不构成侵犯肖像权。高先生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发布视频是为了记录善举,且视频中无法识别被救女子的身份,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范畴。”

随着讨论的热度不断上升,当地媒体也关注到了此事,记者联系到高先生进行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高先生坦诚地讲述了救人的全过程和后续发生的事情,他再次强调:“视频里全程无法清晰看到被救女子的面部,我真的没有想过要侵犯她的隐私,只是觉得救人是件有意义的事,想记录一下。” 同时,他也表示,虽然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到寒心,但如果以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还是会选择出手相助,“不能因为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否定所有的善意,该帮的还是要帮。”

记者也曾尝试联系被救女子,希望了解她的想法和诉求,但多次拨打高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均无人接听,发送消息也没有得到回复,无法得知她为何会坚持认为视频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以及是否有其他隐情。

后续影响:救人者的坚守与社会的反思

视频被下架后,高先生的社交账号上,仍有不少网友通过之前的互动记录找到他,向他表达支持和认可。“大哥你是好样的,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的善举值得所有人点赞!”“别寒心,我们都知道你是好心,这种忘恩负义的人只是少数。” 网友们的鼓励,让高先生心里好受了一些,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坚持善意的想法。

高先生的经历,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 “见义勇为” 背后的权益保护问题。有市民提出,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机制,保障救人者的合法权益和情感需求,避免类似 “救人反被举报” 的事情再次发生。“救人者在付出时间、精力甚至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而不是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让他们的善意受到打击。” 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同时,也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公众在记录和传播见义勇为行为时,也应注意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尽量避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和清晰肖像,在 “记录善举” 和 “保护隐私” 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既能弘扬正能量,也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让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更好的社会认可。”

10 月 17 日,高先生脚底的伤口已经开始愈合,虽然走路还有些不便,但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谈起这次的经历,他感慨地说:“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以后再遇到需要帮忙的人,我还是会伸出援手,毕竟救人是本能,也是应该做的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