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这话时,黎夏正躺在病床上笑,语气坚定又傲勇,像一位和命运交锋的武士,正在擦刀刃上的血。
“我的目标是活到30岁。”
“没想到,我已经到了32岁还是死不了。”
说这话时,黎夏正躺在病床上笑,语气坚定又傲勇,像一位和命运交锋的武士,正在擦刀刃上的血。
36岁的黎夏,身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坊间将其称为“超级癌症”。
他身上插满管子,24小时依靠呼吸机,脖子以下只有一根手指和一根脚趾可以动弹。
但他,就凭借着一根手指和一根脚趾,掌控着5个蔬菜大棚,运营着自己的自动化农场。
黎夏出生那天,月季被重庆的五月夏风吹得脸红。
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单字“夏”:
葳蕤生光,明媚灿烂。
但对黎夏而言,风和阳光,都是奢侈。
4岁那年,他开始频繁地摔跤,去医院一看,说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以种地为生的妈妈吴弟美听不懂:
“医生说这是一种治不好的罕见病,而且患者会随着年龄增长一点点丧失行动力,我当时觉得天塌了。”
那天起,妈妈就背着黎夏上学。
学校后来搬到一个很多坡坎的地方,每一趟走得步步维艰,母子俩喘着气,像永远走不到头。
黎夏辍学时才4年级,那时他的下肢已经完全失去站立运动能力,只能坐在地上,慢慢挪。
他时常去地里陪着妈妈,等夕阳把她的影子拉成一道擦不掉的墨。
但黎夏没让夏天草率地结束。
他喜欢学习,喜欢发明,喜欢上网。
他用网络兼职的钱奖励自己一部8000块的轮椅,改装后和病友“飙椅”。
他喜欢拍摄,喜欢大海,一家人去三亚旅游,他给妹妹拍很多美美的照。
黎夏也有过甜蜜的爱情。
两人在网上相识,谈了一年多。“她是个研究生,长得漂亮,没有任何缺陷。”他强调。
“她完全不在意我的身体状况,她说灵魂是最重要的。”
“但我还是提了分手,因为没有意义了。”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一般在10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25岁全身肌肉萎缩,随后心肺功能衰退,直至死亡。
很多病友都在20岁左右去世,黎夏给自己定了目标,活到30岁。
他做到了,就像和命运狭路相逢,险胜,却也挨了一刀。
2020,黎夏病情恶化,突然休克,在医院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
那时起,他的呼吸只能依靠一台二手呼吸机,全身能动弹的地方,只剩一根手指、一根脚趾。
但黎夏不想认输。
他偶然间刷到一个荷兰博主介绍智慧农业和水培蔬菜,一个念头在脑海发芽。
“我一定要为妈妈留下点什么。”
2022年10月,黎夏在家人帮助下,于重庆石坪村搭建起小型智慧家庭农场。
这个夏天,黎夏的农场迎来了好消息。
他们水培的芹菜被重庆百货和盒马全部收购,经初步检测,他们家芹菜的品质优异,比土培芹菜更安全、更健康。
人们都为黎夏高兴,纷纷夸赞他是励志的英雄,但黎夏却说:
“她才是我心中的超人。”
采访过程中,屏幕里的画面不断闪动,有一个名字特别显眼:
老妈。
在这个集装箱改装的小屋里,老妈吴弟美每天都睡在角落那张窄窄的陪护床上。
床上铺着粉红色的被单和枕巾,床下摆满箱子和蚊香。
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吴弟美就要醒来,吸痰、拍背、再吸痰......
尽管如此,说起儿子,吴弟美就会一脸骄傲:
“他是我的头脑,我是他的手脚。”
当初黎夏提出建智慧农场时,所有人都说是痴人说梦。
你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谈何创业?
老妈却义无反顾地办理贷款,和他搬进了大棚隔壁的集装箱。
“我只听得懂亩产量更高,蔬菜的品质更好,生产管理更轻松……但是不要紧,我一直都相信黎夏。”
黎夏的父亲反对他创业,也不舍得花钱,于是吴弟美就干脆和他离了婚。
“日子虽然很苦,却很自由。”
对于一个干了半辈子农活的妇女而言,种地很熟悉,但“智慧”种地怎么搞?
吴弟美无从下手,但她不慌:“没事,妈听你的。”
病床上,黎夏自学编程,搭建物联网系统,对农场远程操控。
他只有小学水平,英语搞不定,就把编程单词全放在屏幕上,一样奏效。
“我需要什么,我就会学什么。”他笑,带着一丝少年的骄傲。
大棚里,老妈戴着老花镜,通过视频通话,和儿子交流。
老妈不懂什么元件、线路、电学,但黎夏懂。
“把蓝色的线,接入第二个孔里......”
复杂的知识被拆分成通俗的指令,苍老的双手开始编织遥远的梦。
慢慢地,老妈学会了分辨二极管、光耦、电阻,懂得把小小的电路元件焊接到电路板上。
再后来,老妈开始焊接电子元器件,组装一些颇为复杂的电子设备。农场一半以上的安装工作,都是母子俩通过“现场直播”完成的。
被剪断的脐带,这一刻似乎又被视频通话系上。
今年60多岁的吴弟美总是穿着一件利索的冲锋衣,她对着镜头自豪地说:
“现在,我成了半专业的电工、种植手、机械设备安装员……只要是黎夏认定的事,我都无条件支持。”
“即使全世界都质疑他,我也相信他!”
谈起老妈,黎夏满腔心酸。
“我这一生,亏欠妈妈太多了。”
“我一定要留下一笔财富,让她晚年能够富足些。”
黎夏的病床看不到天空。
但他给自己的农场取名为渝辰。
渝是重庆,辰则源自李白诗句“手可摘星辰”,“相信即使是星辰微光,也会熠熠生辉”。
除了管理农场,他还在B站开了一个叫农场主菜菜梨的账号。
老妈负责拍摄,黎夏负责科普,他不留余力地分享自己种植的经验和知识,对每一个评论都细心回复。
“爱心像条无形的纽带,将线上线下的人与人紧紧相连,在传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闭环。”
他总是这么说。
黎夏的妹妹大学学的是工程造价,智慧农场的修路、铺管道、打井都由她指挥。
如今,一有时间黎夏就会向妹妹传授水培种植的知识,他把农场所有数据都进行了细致且清晰的整理,方便妹妹尽快上手。
是啊,他必须要争分夺秒了。
黎夏有很多疯狂的梦想。
他想过要努力赚钱,在海边买一个小房子。“这样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在海风吹拂的地方醒来。”
他依然很想念三亚的风和浪。
他也想过要买一辆房车,载着妈妈和妹妹全国到处去玩,到处去旅行。
他们会去见证很多个灿烂的夏天。
“我天生就喜欢亲身体验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人。”
黎夏的大棚里种了很多蔬菜,黄瓜、芹菜、生菜......
但他却觉得自己最像一种野草:“我们当地有种草叫解放草,它的生命力特别旺盛,农药打不死,一长遍地都是。我觉得我就是那种草。”
他讲话时,眼里总是闪着星光。
似乎这张小小的病床只能束缚他的肉体,却无法拘禁他的灵魂。
在这个逼仄的集装箱里,他就是宇宙。
这也让我想起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那句闪耀的话:
“命运把我推到悬崖边,我就在这里坐下来,唱支歌给你听。”
作者:小IN。来源:InsDaily(ID:instachina)。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授权)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