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愤开快车撞一家三口,提方案换谅解,庭审延期,等一个最终结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08:59 2

摘要: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景德镇珠山区昌江大道莱顿风情小区门口的信号灯由红转绿。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上,临街商铺的灯光刚亮起,周边居民小区的人流正陆续汇入马路,晚高峰的喧嚣里藏着寻常家庭的团聚期盼。20岁的廖某某驾驶着刚购买5天的二手特斯拉Model Y

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景德镇珠山区昌江大道莱顿风情小区门口的信号灯由红转绿。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上,临街商铺的灯光刚亮起,周边居民小区的人流正陆续汇入马路,晚高峰的喧嚣里藏着寻常家庭的团聚期盼。20岁的廖某某驾驶着刚购买5天的二手特斯拉Model Y,载着女友孙某某行驶至此处,车内激烈的口角还未停歇——这场关于复合失败的争执,正将他的情绪推向失控边缘。

监控镜头捕捉到了此后惊心动魄的14秒。绿灯亮起的瞬间,廖某某不顾孙某某“慢一点”的反复劝阻,第一次将加速踏板踩至100%。这辆后置后驱的SUV瞬间爆发出强劲动力,在限速40km/h的居民区路段,车身如离弦之箭般蹿出。仪表盘上的数字飞速跳动,50km/h、80km/h、100km/h,短短几秒内便突破了限速的三倍。孙某某因车速过快发出尖叫,廖某某才短暂将踏板位置降至89.2%,但随即又再次踩满电门,最终车速定格在129km/h。

此时,31岁的胡某正抱着11个月大的儿子,牵着30岁的妻子王某某过马路。他们刚结束对孩子的常规体检,正赶往与父母约定的聚餐地点。胡某眼角的余光瞥见右侧疾驰而来的白色轿车,本能地将妻儿往身后推去,但巨大的速度差让这一动作失去了意义。“嘭”的一声巨响划破暮色,三人瞬间被车辆撞飞数米,婴儿车在空中翻折,随身物品散落一地。

事故现场的混乱中,廖某某打开车门走了下来。他没有冲向倒在血泊中的伤者,而是掏出香烟点燃,指尖滑动着手机屏幕,脸上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意的笑容。路过的市民见状急忙掏出手机拨打120,急救人员抵达时,怀中的婴儿已失去生命体征,王某某也再无呼吸。胡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终因颅脑损伤过重,于当晚10时宣告死亡。事后司法鉴定显示,涉事车辆的转向、制动系统均正常,碰撞前0.4秒,廖某某才仓促刹车打方向,但一切已无力回天。

## 司法进程:从交通肇事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定性转折

2024年10月3日,廖某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这一罪名的认定很快引发争议——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最高量刑仅为7年有期徒刑,与三人殒命的严重后果形成强烈反差。受害者家属在拿到事故责任认定书时,注意到“排除酒驾、毒驾”“负全部责任”的表述,却对“过失”的定性无法接受。

案件的转折点出现在后续侦查阶段。警方调取的车辆行车数据显示,廖某某在绿灯亮起后存在两次刻意踩满油门的加速行为,并非操作失误导致的超速。结合事发路段为晚高峰时段的居民区主干道,周边分布多个小区、商铺及公交站点,行人与车辆密集,检察院最终认定其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放任性。2024年10月17日,廖某某被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批准逮捕。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曾指出,两罪的核心区别在于主观故意:交通肇事罪是过失致人死亡,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放任不特定生命安全受侵害。我国《刑法》规定,该罪致人死亡的可判处死刑,这一定性调整为案件后续的量刑奠定了基础。

2025年4月15日,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10名受害者家属走进法庭,庭审现场播放的执法记录仪视频让在场者无不揪心:画面里胡某抱着孩子快步前行,发现来车后迅速转身试图护住妻子,却被疾驰的车辆瞬间撞散。廖某某当庭辩称事发路段为上坡路,天色昏暗导致视线受阻,且自己不熟悉景德镇道路,否认故意撞人,只认可交通肇事罪的指控。其辩护律师也以“撞击前有刹车和打方向动作”为由,请求法庭从轻认定。

庭审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原定的审限期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两次延期,2025年10月17日,法院再次通知家属,审限期将从原定的10月20日延长至2026年1月20日。这是案件的第三次延期,受害者家属胡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理解法院对证据链严谨性的要求,只是每次等待的消息都伴随着新的煎熬。

## 双方立场:80万赔偿的漠视与“死刑”诉求的坚守

事故发生次日,受害者家属胡女士和丈夫还在等待儿子一家回来聚餐。从傍晚7时30分开始,两人拨打了二三十个电话都无人接听,打包好的饭菜渐渐变凉。直到一通陌生电话打来,让他们前往事故科,夫妻俩才在交警的告知中得知儿媳与孙子已当场身亡,儿子正在医院抢救的噩耗。短短三个小时,原本热闹的五口之家只剩两位老人相依为命。

如今走进胡女士的家,时光仿佛定格在2024年10月2日。玄关处的日历没有再往后翻过一页,旁边放着儿媳生前未喝完的矿泉水。客厅里,宝宝的餐椅保持着使用后的倾斜角度,塑料小汽车玩具停在沙发角落,电视柜上铺满了一家三口的合照,其中四张是用AI生成的影像——照片里的年轻夫妻头发逐渐变白,怀中的婴儿慢慢长成少年。卧室的照片墙上,贴满了孩子从出生到11个月的成长记录,每一张都标注着拍摄日期。

“这些东西动都不敢动,就好像他们还没离开。”胡女士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沙哑。一年多来,她和丈夫被诊断出重度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每天需要服用三种药物才能勉强入睡,即便如此,每晚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事故现场的惨烈画面,梦里总会出现孙子伸着小手要抱抱的模样。

与家属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肇事者一方的态度。事发至今,廖某某从未当面说过一句道歉。2025年3月,廖某某的父亲通过中间人联系到胡女士,提出愿意赔偿80万元,甚至承诺等廖某某出狱后为两位老人养老,唯一的条件是换取家属的谅解书。根据我国《量刑指导意见》,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的,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这意味着谅解书极有可能让廖某某逃脱死刑判决。

胡女士当场拒绝了这一提议。“80万能换回三条人命吗?让一个杀了我儿子全家的人来养老,这不是往我们心上捅刀子吗?”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廖父在电话里的一番话。在胡女士保存的通话录音中,廖父称“我儿子撞你一家三口是天灾,没法控制,你现在告我儿子追着不放就是人祸”。这番言论彻底浇灭了家属对肇事方可能存在悔意的最后期待。

此后,家属明确表示放弃民事诉讼部分,不再追求任何经济赔偿,唯一的诉求是“判处廖某某死刑立即执行”。在2025年4月的庭审中,他们当着廖某某的面重申了这一诉求,对方始终低头沉默,未作任何回应。截至目前,廖父在接受媒体联系时均未回应,网上流传的廖某某相关影像也只有模糊的背影,其正脸照从未公开。

## 现场余痕:道路的整改与公众的等待

2025年10月,距离事发地约370米的昌江大道与广场北路交叉口,往来车辆依旧密集。涉事路段已用护栏封闭,部分护栏加装了红蓝色警示灯,过往行人需要绕行至东侧300米处的斑马线通行。附近商铺的老板记得,事故发生前,这里有一段约30米长的护栏缺口,因周边有法院、小区等多个出入口,居民常从此穿行,“以前总有人图方便从这过马路,现在护栏封得严严实实,只是代价太大了”。

路过的市民总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看向莱顿风情小区门口的那段路面。一年多前的血迹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但事故留下的阴影仍笼罩在周边。“晚上路过总觉得冷清,以前这时候好多大人带着孩子出来散步。”一位居民说。网上关于案件的讨论从未停止,网友们翻看着家属公布的照片,对廖某某的漠视态度感到愤怒,也对司法程序的严谨性表示理解,“死刑需要完整的证据链,多等几个月没关系,只希望正义别迟到”。

胡女士每天都会擦拭电视柜上的照片,然后坐在沙发上发呆。她的手机里存着儿子一家最后发来的消息,是儿媳下午5点多发来的“妈,我们体检完就过去,宝宝今天很乖”。手机屏幕暗下去的时候,她会盯着墙上的日历,那页印着2024年10月2日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

2025年10月20日,原本是案件开庭的日子。胡女士和丈夫一早就起身收拾妥当,最终却只等到法院延期的通知。他们没有抱怨,只是将准备好的材料重新放回抽屉,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死亡证明、事故现场照片和庭审通知书。抽屉最底层,压着一张五口之家的合照,那是2024年春节拍的,照片里的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距离2026年1月20日还有三个月时间。昌江大道的护栏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胡女士家的日历依旧停留在过去,廖某某的背影照片仍在网上流传,司法机关的证据审查还在继续。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淌,带走了季节的更迭,却带不走失独老人的悲痛,也磨不灭公众对正义的期盼。

来源:大城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