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五点半,天刚蒙着层薄纱似的亮,我就揣着提前泡好的热茶往村东头老周家去了。前几日跟老周在村口大槐树下聊天,他眯着眼睛抽旱烟,说自己种的蚕豆年年亩产都高,比村里其他人的地多收两成还不止。我缠了他好几回,他才松口,说今早要给蚕豆种子做预处理,让我去瞧个真切。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着层薄纱似的亮,我就揣着提前泡好的热茶往村东头老周家去了。前几日跟老周在村口大槐树下聊天,他眯着眼睛抽旱烟,说自己种的蚕豆年年亩产都高,比村里其他人的地多收两成还不止。我缠了他好几回,他才松口,说今早要给蚕豆种子做预处理,让我去瞧个真切。
到老周家时,院坝里已经摊开了一块粗麻布,上面晒着半袋圆滚滚的蚕豆种,青褐色的豆壳上还沾着点去年晒干的泥土气。老周蹲在麻布旁,手里攥着个旧搪瓷盆,见我来了,朝盆里努了努嘴:要想蚕豆长得好,三步都得踩实了,最关键的就是这第一步——播种前一个小时的醒种,外人我可不教这个。
我赶紧凑过去,只见搪瓷盆里装着大半盆温水,老周正把晒好的蚕豆种一把把往水里放。不是随便用凉水泡,得是温温的水,温度得刚刚好。他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小小的温度计,往水里一插,红色的液柱停在合适的刻度上,这温度能把豆子里的芽胚叫醒,又不会烫着它。你看这豆子,泡上一会儿,壳就软了,芽胚能顺着水的温度慢慢舒展开,等会儿下土,扎根快得很。我蹲在旁边看,果然见原本硬邦邦的蚕豆种慢慢吸饱了水,豆壳微微发皱,像是刚从睡梦中伸了个懒腰。
泡够时间,老周把豆子捞出来,控了控水,又端来一个小竹篮。竹篮里装着些黄褐色的粉末,凑近闻有股淡淡的药香。这是第二步,裹种。他抓了一把豆子放进竹篮,轻轻晃了晃,豆子表面很快就裹上了一层均匀的粉末,这里面是磷酸二氢钾和多菌灵,按比例混的。磷酸二氢钾能给豆子补养分,多菌灵能防地下的虫子咬根、防霉菌。你可别贪多,每颗豆子裹一层薄粉就行,多了反而会烧芽。他边说边示范,晃竹篮的力道很轻,像是在哄着豆子裹上防护衣,没一会儿,半袋豆子就都裹上了浅褐色的粉末,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等豆子裹好粉,老周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刚够,剩下的时间,该做第三步——选种了。他把裹好粉的豆子倒回粗麻布上,蹲下来,一颗一颗地挑拣。你看这颗,他捏起一颗扁扁的豆子,壳皱得太厉害,里面的芽胚肯定不饱满,种下去也长不好;还有这颗,表面有黑斑,是去年储存时受潮了,容易带病菌,得挑出去。他的手指粗糙,却格外灵活,没一会儿就挑出一小堆不合格的豆子,只留圆鼓鼓、壳子光滑、裹粉均匀的,这样种下去,每一颗都是壮苗,后期才不会出现缺苗、弱苗的情况。
我跟着老周一起挑,指尖触到那些饱满的豆子,能感觉到里面藏着的生命力。挑完后,合格的豆子被分成了一小堆一小堆。老周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现在刚好一个小时,这豆子就能下种了。等会儿挖沟,沟深、行距、株距都得合适,把豆子放进去,芽尖朝上,盖土的时候别压太实,留着透气的空儿。
后来我照着老周的三步法种蚕豆,播下去的种子没几天就冒出了嫩绿色的芽,到了收获的时候,亩产果然很高。现在再想起那天清晨,老周蹲在院坝里,一边晃着竹篮,一边跟我说关键在播种前一个小时的样子,才明白种田的诀窍从来不是什么不外传的秘密,而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把对土地的心思都揉进每一步操作里——从温水醒种,到按比例混药裹粉,再到一颗一颗的挑拣,少一步都不行,差一点都不成。
傍晚的时候,我摘了些刚成熟的蚕豆,煮了一碗给老周送过去。他尝了一口,笑着说:这豆子嚼着有劲儿,是那个味儿。我看着他眼角的皱纹,忽然觉得,这些藏在田间地头的三步法,不仅种出了高产的蚕豆,更藏着老一辈人对待土地最真诚的态度——慢一点,细一点,用心一点,土地总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来源:念旧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