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5日,陈伟霆在微博晒出一张单手抱娃、另一只手比耶的照片,配文只有两个字:“开工。
“孩子落地不到一周,奶粉合同先送到。
”
2025年8月15日,陈伟霆在微博晒出一张单手抱娃、另一只手比耶的照片,配文只有两个字:“开工。
”十分钟后,国际奶粉品牌Simulac官宣他为全球代言人,热搜词条直接爆掉。
评论区里有人调侃:“娃还没睁眼,爹已经靠他年入八位数。
”
这不是段子,是明星父母赛道的新规则:孩子一哭,流量和订单一起涨。
一、官宣24小时,商业价值反向飙升
品牌方算得精。
Simulac内部流出的选代言PPT里写着一行小字:“陈伟霆=年轻爸爸人设+港圈潮男+健身标签,完美击中90后新手爸妈。
”代言费外界传1.2亿,他团队没否认,只回了一句“价格对得起咖位”。
何穗那边更夸张。
三家母婴头部——Babycare、Bebebus、十月结晶——同时把合同拍到她经纪人桌上,报价全过千万,条件只有一条:“露娃不露脸,保持超模调性。
” 业内人士透露,何穗最后挑了Babycare,因为对方答应给她“联名设计师”头衔,而不是单纯站台。
一句话:过去明星生孩子,品牌担心“掉价”;现在品牌怕抢不到,价格自己往上抬。
二、6800万豪宅里的“育儿指挥部”
粉丝拍到一张模糊照片:陈伟霆推着婴儿车进上海静安区某小区,车篮里堆着一摞尿不湿。
网友扒出门牌号,小区叫“龙盛福新里”,600平复式,成交价6800万,自带恒温泳池、独立婴儿房、24小时月嫂套房。
物业小哥悄悄说:“户主要求把隔壁两套也租下来,给外公外婆住,电梯直接刷卡到户,避免狗仔。
”
三代同堂+顶级硬件,等于把“育儿KPI”写进装修图纸。
更细节的是,婴儿房墙内提前布了软钢龙骨,方便后期装攀爬架;游乐区地面用奥运会同款的“跌倒缓冲垫”,一平米两千块。
别人装修考虑风格,他们装修考虑“娃的颈椎和颞骨”。
三、超模“提前复工”背后:把产假拆成OKR
何穗产后第92天,被拍到素颜出现在上海西岸某设计工作室,手里拿的不是母婴包,是iPad和色卡。
同行超模圈炸了:一般人生完至少休养一年,她三个月就上线,是不是太卷?
知情人士一句话点破:“她不是复工,是换赛道。
”
工商系统显示,她注册的“HS UNIVERSE”商标已进到“实质审查”,国际分类25(服装鞋帽)和5(婴儿用品)一起报,明摆着要做母婴线。
“以后她不再走T台,她让娃走。
”
一句话,把“超模”升级成“品牌主理人”,产假直接变成市场调研期:自己当妈,自己当样本,数据全留给自己用。
四、陈伟霆拒掉好莱坞,只为“晚上七点回家吃饭”
《爸爸进行时》剧组爆料,最初递给陈伟霆的剧本是“单亲爸爸带娃勇闯纽约”,他看完只改了一条:把外景全改回上海,拍摄周期不超过三个月,且晚上七点必须收工。
导演开始不同意,他甩出一句话:“我娃七点一刻准时洗澡,错过了,他认人哭,我片酬可以退你一半。
”
片方一算账:陈伟霆自带奶粉代言植入,省下的广告费够再拍两部短剧,立刻答应。
过去演员拿“打戏不用替身”当敬业标签,现在他拿“不拍夜班”当新卖点——市场居然买单。
五、明星父母的新模式:把“晒娃”做成闭环
梳理时间线,你会发现两人每一步都踩在商业节拍上:
3月12日 孩子出生 → 4月 注册母婴品牌 → 6月 看房下单 → 8月 官宣+代言同步上线。
不晒正脸、不卖惨、不秀豪宅,却用“资源重组”把娃纳入商业版图:
娃哭一声=品牌曝光一次;
娃长一厘米=联名服装多一个尺码;
娃学会爬=短视频素材库更新。
网友以为他们“低调”,其实人家把“晒”升级成“供应链”,还是不带重样的那种。
六、普通人能抄的作业
1. 身份换赛道:生孩子不是职场句号,而是重新定位的逗号。
何穗把“超模”翻译成“设计师”,简历里多了一行“母亲视角”,直接溢价。
2. 家庭当公司运营:三代同堂不是传统,是分工——外公外婆负责照护,父母负责品牌增值,各算各的ROI。
3. 时间颗粒度变细:陈伟霆把“晚上陪娃”写进合同,看似任性,其实是把“父亲角色”量化成KPI,反向筛选合作方。
一句话:别再把孩子当“成本”,当成“资产”重新算折旧,你会发现养娃也能产生现金流。
七、结尾留一道算术题
假设Simulac因为陈伟霆多卖1亿罐奶粉,每罐他抽成2块,就是2亿;
Babycare因为何穗联名款多卖50万套,每套利润100块,就是5000万;
6800万豪宅按上海年涨幅5%,五年后账面增值1700万;
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父母已经帮他挣够“教育基金”。
所以,不是明星有钱才敢生,而是他们把“生”变成了“增”。
下一次听到婴儿啼哭,别只想到奶粉钱,也许那就是下一门生意的开工号。
来源:花开浪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