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走进生活,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办公场景里,原本需要几小时整理的文档,AI 几分钟就能完成分类和关键信息提取;设计领域,简单的素材组合和初步构图,AI 能快速生成多个方案供人选择;数据处理工作中,庞大的数据筛选和分析任务,AI 接手后效率翻了好几倍。
【产学研视点】人工智能:能用还是不能用?在争议中寻找发展之道
一、AI 的双面性:效率提升与使用局限并存
人工智能走进生活,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办公场景里,原本需要几小时整理的文档,AI 几分钟就能完成分类和关键信息提取;设计领域,简单的素材组合和初步构图,AI 能快速生成多个方案供人选择;数据处理工作中,庞大的数据筛选和分析任务,AI 接手后效率翻了好几倍。
可另一面,AI 的使用处处受限。写作领域尤为明显,学术论文严禁 AI 参与,一旦检测出内容有 AI 生成痕迹,直接判定不合格;不少媒体平台明确要求作者原创,拒绝 AI 撰写的稿件,担心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和独特观点;就连一些企业的内部报告,也规定核心部分必须人工撰写,避免 AI 出现逻辑漏洞或信息偏差。
不仅是写作,其他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医疗行业,AI 能辅助分析影像,但最终的诊断结果必须由医生敲定,不能让 AI 单独下结论;教育领域,AI 可用来批改客观题,可主观题的评价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还得依靠教师;法律行业,AI 能检索相关案例,可案件的辩护策略和法律文书的精准撰写,仍需律师亲力亲为。
二、人们对 AI 的复杂情感:爱恨交织的 “既又” 状态
提到 AI,人们的心情很复杂,像是陷入了 “既爱又恨” 的矛盾中。爱它的便捷,日常购物时,AI 推荐的商品总能精准契合需求;工作中,AI 自动整理的会议纪要,省去了大量手动记录的时间。
可恨它的 “不完美”,用 AI 写作时,内容常常缺乏深度和个性,千篇一律的表达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依赖 AI 进行设计,很容易陷入同质化困境,难以做出有创意、有特色的作品。更让人担忧的是,过度依赖 AI 会让人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求助 AI,而不是自己主动分析解决。
这种 “既又” 的感觉,让人们对 AI 的态度始终处于纠结之中。既想借助 AI 提高效率、改善生活,又怕被 AI “绑架”,失去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三、从历史看 AI:新技术终将在争议中前行
回望过去,每一项颠覆性新技术出现时,都伴随着类似的争议,但最终都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计算机刚出现时,质疑声不断。有人认为计算机操作复杂,普通人难以掌握,无法普及;还有人担心计算机取代人工计算,会让大量计算人员失业。可如今,计算机已经融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从家庭中的日常娱乐,到企业里的高效办公,再到科研领域的复杂运算,计算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没有让人们失业,还催生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关的新职业。
飞机和高铁的发明,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一开始,人们习惯了走路、骑马、乘坐马车等传统出行方式,对飞机、高铁这种快速交通工具充满疑虑。担心飞机飞行安全,害怕高铁速度太快存在风险。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完善,飞机和高铁凭借其快速、便捷的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在长途出行中的主导地位。现在,走路、骑马更多成为了日常锻炼或旅游体验的方式,真正的长途交通,人们首选的还是飞机和高铁。
AI 如今面临的争议,和当年计算机、飞机、高铁初现时何其相似。虽然现在存在诸多使用限制和质疑,但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AI 终将突破争议,在不断完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规范 AI 发展:出台法规与标准势在必行
要让 AI 在争议中顺利前行,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潜在风险,出台相关的法规条款和使用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明确 AI 使用的边界和范围很关键。针对不同领域制定具体的使用规范,比如在写作领域,规定哪些类型的文章可以使用 AI 辅助创作,哪些必须完全人工撰写;在医疗领域,明确 AI 辅助诊断的权限和责任,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清晰界定 AI 研发方、使用方和医护人员的责任归属。
其次,建立 AI 内容审核标准必不可少。无论是 AI 生成的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内容真实、合法、合规,不传播虚假信息、暴力色情内容,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对于审核不通过的 AI 内容,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禁止其传播和使用。
另外,AI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标准来规范。规定 AI 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避免因算法黑箱导致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制定 AI 数据采集和使用的标准,确保数据来源合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相关部门应加快 AI 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进程,广泛征求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普通民众的意见,让制定出的法规和标准既科学合理,又符合实际需求,为 AI 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结语:以理性态度拥抱 AI 未来
AI 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有提高效率、便捷生活的优势,也存在使用受限、引发争议的问题。人们对 AI 的 “爱恨交织”,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参考计算机、飞机、高铁等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AI 终将克服当前的困难和争议,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完善。而制定完善的法规条款和使用标准,就是 AI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 AI,既不盲目追捧,也不一味排斥。充分利用 AI 的优势,通过法规和标准规避其风险,让 AI 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的有力工具,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实现人与 AI 的和谐共生。
来源:小方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