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直接愣了——盘中股价冲到259.7美元,市值干到3.85万亿美元,随便涨几个点就涨出一个茅台的体量,这赚钱速度比印钞机还猛。巧的是,A股这边三季报刚收官,中国石油、中国平安这些行业龙头齐刷刷晒出成绩单,5家公司赚超千亿,还有企业净利润暴涨34倍,看着全是好消
刚刷到苹果股价又创历史新高的消息,我直接愣了——盘中股价冲到259.7美元,市值干到3.85万亿美元,随便涨几个点就涨出一个茅台的体量,这赚钱速度比印钞机还猛。巧的是,A股这边三季报刚收官,中国石油、中国平安这些行业龙头齐刷刷晒出成绩单,5家公司赚超千亿,还有企业净利润暴涨34倍,看着全是好消息[__LINK_ICON]。但我翻了翻评论区,全是股民吐槽“赚指数不赚钱”,有人买的龙头股甚至从高点跌了75%。这就奇怪了,一边是巨头狂欢,一边是散户迷茫,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先把这两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先说苹果,这次股价暴涨根本不是资金炒作,纯靠硬实力——iPhone17卖爆了。数据显示,全系列销量比去年同期高14%,标准版更是直接翻倍,把5000元价位的国产旗舰按在地上打。为啥卖这么好?苹果这次玩了把“降维打击”,把最强芯片塞到标准版里,摄像和电池全升级,瞄准的就是中端市场。连不少靠拍视频吃饭的主播都心动了,直言“被摄像头升级勾住了”。更关键的是,苹果的服务业务也爆了,第四财季光服务收入就有249.72亿美元,比去年多赚26亿,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__LINK_ICON]。
再看A股这边,三季报里也藏着不少“黑马”。盈利榜上,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移动等5家巨头稳居第一梯队,前三季度净利润都超千亿,堪称“赚钱机器”[__LINK_ICON]。增长榜上更热闹,汇顶科技净利润同比暴涨34.99倍,通富微电从亏损干到赚5.53亿,连之前亏得一塌糊涂的牧原股份都靠猪价上涨赚了105亿[__LINK_ICON]。最亮眼的还要数“果链”企业,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净利90.75亿,长盈精密更夸张,净利润暴增381倍,直接跟着苹果喝上了肉汤。按理说,巨头赚钱、产业链跟着喝汤,股市该一片红火才对,可现实却是另一回事。
这里就得戳破一个很多人都信的谎言:“买行业龙头稳赚不赔”根本是伪命题。这次三季报就暴露得明明白白,同样是龙头,命运天差地别。一边是苹果、立讯精密这种“涨不停”的,一边是外服控股、长城汽车这种“跌不停”的——外服控股作为人力资源龙头,前三季度明明赚了5.02亿,股价却从2015年高点跌了75%,现在还在地板上趴着[__LINK_ICON]。长城汽车更冤,千亿元市值的大块头,业绩创新高,市盈率还不到20倍,股价却较历史高点回撤不少。
为啥会这样?核心原因就一个:龙头和龙头的“含金量”不一样。苹果的增长靠的是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iPhone17的芯片和摄像头技术甩开同行一截,服务业务更是躺着赚钱,这种增长是可持续的。但A股不少龙头的增长要么靠“天吃饭”,要么靠“节流”。比如牧原股份赚的105亿,全靠猪价上涨,要是明年猪价跌了,利润立马缩水,这和2019年猪肉股的行情如出一辙[__LINK_ICON]。还有汇顶科技,虽然净利润暴涨34倍,但主要靠削减销售和管理费用,不是靠新产品打开市场,这种增长能撑多久?
更扎心的是,“跟着苹果喝汤”的逻辑也快失灵了。这次“果链”企业业绩暴增,看似是沾了iPhone17的光,但本质上还是“代工厂”的命。立讯精密赚的90亿,利润率还不到5%,而苹果卖一部手机的利润率能到30%以上。这让我想起了富士康,常年给苹果代工,利润薄得像纸,苹果一砍单就得裁员。更危险的是,苹果已经在悄悄分散供应链,一旦哪天把订单转给别人,这些“果链”龙头的业绩立马就得变脸。对比之下,三星电子三季度营业利润增长277%,靠的是自己的半导体和手机业务双轮驱动,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__LINK_ICON],这才是真龙头的底气。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问:那普通股民到底该怎么选?别听专家瞎扯“看市盈率、看市净率”,我给大家说个实在的判断标准,就看两点:一是增长靠“增量”还是“存量”,二是有没有“不可替代”的本事。
苹果就是典型的“增量增长”
,一边靠iPhone抢占中端市场,一边靠服务业务开辟新财源,相当于两条腿走路。A股里也有这样的公司,比如天孚通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122%,靠的是光模块技术突破,拿到了海外大客户的订单,这种增长就靠谱[__LINK_ICON]。反观有些地产龙头,利润全靠卖旧项目,没有新的增长点,就算暂时盈利,也迟早会掉队。
再看“不可替代的本事”,这才是龙头的核心价值。苹果的芯片和生态系统,华为的5G技术,这些别人抄不走的东西,才是股价涨不停的底气。A股里的宁德时代,能稳坐创业板盈利王,靠的就是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全球市场份额占了一大半,就算行业再卷,它也能赚钱。但像有些家电龙头,产品跟别人长得一样,全靠打价格战抢市场,这种“伪龙头”,业绩再好也别碰。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抬杠:“我就买了‘真龙头’,为啥还是不赚钱?”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时机比选股更重要。这次三季报里,116家业绩创新高的公司,今年股价平均涨了23.25%,但很多人是在股价翻倍后才追进去的,刚好接了盘[__LINK_ICON]。就像2021年的茅台,明明是白酒龙头,可从2600元跌到1300元,套住了一大批人。苹果现在3.85万亿市值,就算再牛,也不可能一直涨,要是现在追进去,万一iPhone18卖不动了,哭都来不及。
还有个扎心的现实得说透:A股和美股的“龙头逻辑”根本不是一回事。美股是“强者恒强”,苹果、微软这些巨头能涨十几年,因为市场成熟,资金更看重长期价值。但A股里的资金太喜欢“炒预期”,一家公司刚传出点利好,股价就被炒上天,等三季报真出来了,反而开始“出货”。就像这次的养殖股,明明华安证券说四季度猪价可能再涨,可不少股民在牧原股份赚了105亿的消息出来后,反而赶紧卖了,生怕被套住[__LINK_ICON]。这种市场环境下,就算选对了龙头,也得跟资金比速度。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别被“龙头”“绩优”这些标签迷惑了。下次看三季报,先别急着买,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公司的利润是靠技术创新赚的,还是靠涨价、节流赚的?它的产品别人能不能轻易替代?现在的股价是已经反映了业绩,还是还有上涨空间?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比看一百份研报都管用。
话说回来,这次苹果股价创新高,A股龙头三季报分化,你觉得是苹果太强,还是A股龙头不够硬?你手里的龙头股这次三季报表现怎么样?是赚了还是套了?来评论区聊聊,让大家避避坑。
来源:无限拉风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