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把过去三个月的公开报告、教会通告、州政府标书全翻了一遍,发现答案比“信或不信”绕得多——它早已不是一条预言,而是一张已经付掉首付的防灾账单。
“十级地震”四个字一出现,手机推送就像鞭炮,噼里啪啦把比格斯这个名字再次拱上热搜。
有人连夜囤水,有人笑他戏精,更多人一边划走一边忍不住搜:新马德里到底会不会摇?
我把过去三个月的公开报告、教会通告、州政府标书全翻了一遍,发现答案比“信或不信”绕得多——它早已不是一条预言,而是一张已经付掉首付的防灾账单。
先说最扎手的数字。
USGS八月把七级以上概率调到15%,听起来像从“不太可能”改成“小概率”,可基建口直接把钱拍在桌上:田州3.2亿美元,先给十二座桥做“抗震浴”,图纸里连橡胶支座都标好型号。
包工头可不管先知真假,他只认一条——图纸批了,混凝土就得浇。
于是预言成了最奇怪的PPP项目:上帝负责流量,政府负责埋单。
宗教圈内部也悄悄分叉。
福音派总部发公文劝大家“别沉迷末日剧本”,语气像班主任收走课外书;另一边五旬节派干脆租下体育馆,五千人一起高声祷告,现场分贝把消防警报都震到闪红灯。
同一位耶稣,两种用法,信仰市场也在做A/B测试。
科学端就冷淡得多。
SSA年报写得直白:断层能量积累速率只有环太平洋版的五分之一,超级计算机跑完最大也就8.3级,“十级”得把北美大陆撕成两半才行。
可学者们越冷静,评论区越热——“你们上次也说日本不会遇上9级”。
一句话,学术的严谨成了民间的“反向指标”。
比格斯本人没闲着,十月又甩出新视频:最高法院大楼“像饼干一样碎”。24小时两百万播放,时间点卡在总统豁免权案 oral argument 前夜,很难不让人联想他是把法律焦虑外包给了地震。
流量密码说破也简单:把最不可控的自然力绑上最不可控的政治,双重不确定就是双倍转发。
FEMA 那边则趁机更新剧本:在乔普林市囤够五十万人吃七十二小时的罐头、净水片,甚至搬来移动海水淡化设备,怕的不只是房倒屋塌,还怕密西西比河被污染后没水喝。
你看,他们也没说“信”,但把“万一”写进了采购清单。
所以,今天再刷到“十级地震”别急着笑或慌。
预言真正的威力不是准不准,而是让三种人同时动了起来:政客拿到预算,先知拿到流量,老百姓拿到一仓库罐头。
地震来不来没人知道,可“防灾”这条产业链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工。
下次路过新马德里,不妨看看那些正在换支座的旧桥——它们不说话,却替我们投了票:宁可信其有,不可塌其桥。
来源: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一点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