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原来不姓“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6:48 2

摘要:直到宗馥莉二次宣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等全部职务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娃哈哈并不姓“宗”。

当宗馥莉执掌娃哈哈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毕竟她姓“宗”,宗庆后的“宗”。

直到宗馥莉二次宣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等全部职务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娃哈哈并不姓“宗”。

娃哈哈原本姓“宗”

娃哈哈的前身是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1987年,42岁的宗庆后看准机会,带着他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经销部,当上了负责人。

承包,也就意味着宗庆后并不是经销部的股东,最多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人。

这名打工人蹬着三轮车做起了代销汽水、棒冰和文具纸张的生意。这些生意利润虽薄,却帮他建立起了广泛的渠道。

真正使宗庆后声名鹊起的是他代工代销“中国花粉口服液”。1987年底,宗庆后凭借一条灌装生产线,实现了436万的年销售额,上缴利润22.2万元。要知道,当时杭州的平均工资才1千多块钱。

宗庆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988年,他将校办经销部的净资产积累到800万元。有了资本的积累,宗庆后就有了产品研发的底气。他拿出5万元,最终开发了一款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这就是娃哈哈。

1991年底,宗庆后销售额达4个亿,也就是在这一年,宗庆后兼并了国营罐头食品厂,正式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在后来的7年中,宗庆后一路过关斩将。1998年,娃哈哈推出娃哈哈非常可乐,非常可乐曾占到国内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举打破了洋可乐无法撼动的神话。

宗庆后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一时无两。这时的娃哈哈,确实是姓“宗”的。

娃哈哈后来不姓“宗”

1999年,娃哈哈改制。几经变动,娃哈哈最终形成了46%、29.4%、24.6%的股权比例。

直到宗庆后离世,宗家手里的股权也仅有29.4%。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宗家在股东会连一票否决的权力都没有。

股东会是一家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宗家这样的股权比例,其实已经表明了这时的娃哈哈已经不再姓“宗”。只是因为宗庆后尚在人世,他的地位没人可以撼动而已。

宗庆后不会意识不到这样的股权蕴含着怎样的风险。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爆发过“达能强购娃哈哈事件”。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博弈,娃哈哈最终依然牢牢掌控在宗庆后的手里。

控制权对于创始人有多么重要,宗庆后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股权比例对于控制权有多么重要,宗庆后同样也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宗庆后直到去世,也没有对股权做出任何安排。是没来得及,还是从内心就没有把娃哈哈当做宗家企业,这已经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事,当年的“达能强购事件”,导火索也是商标的争夺。今天宗馥莉的辞职,导火索之一也是争夺商标。

历史竟是如此的相似。

刘强东曾经说过:“如果我失去对京东的控制权,我将选择出售股份并退出管理层。”对企业控制权的底线思维,深植于他的脑海中。

为了保证京东姓“刘”,他设置了AB股。

AB股的本质就是将股权中的表决权单独剥离,通过差异化表决权设计,达到“小股权,大控制”的目的。

在这样的机制下,刘强东手中的每一股对应的表决权,是别人股份的20倍。截止到2025年9月,刘强东虽持有的股份数量已不足15%,但他的表决权仍然高达70%以上。

如今,京东依然在刘强东手中风生水起,宗氏家族的继承人却辞去了娃哈哈的所有职务。

正可谓,哈哈一笑卅载梦,方知原来不姓“宗”。

来源:笑笑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