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碳”目标下,内河工程如何打破“建设与环保”的两难困局?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航道工程)给出了生动答案。作为交通运输部、广东省“十四五”水运建设重点项目,这项旨在提升珠江流域通航能力的工程,自启动之初便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凭借技术创新突破、智能化管
“双碳”目标下,内河工程如何打破“建设与环保”的两难困局?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航道工程)给出了生动答案。作为交通运输部、广东省“十四五”水运建设重点项目,这项旨在提升珠江流域通航能力的工程,自启动之初便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凭借技术创新突破、智能化管理赋能、科学调度提效、全员参与共建,在桩基施工、资源利用、运输组织等关键环节深耕细作,不仅交出了“通航能力跃升”的成绩单,更绘就了“生态效益彰显”的新画卷,成为内河工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
技术破局:桩基施工告别“噪声泥浆”
桩基施工是航道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传统施工中噪声、泥浆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从源头破解这一难题,项目部以技术革新为抓手,推动施工模式实现“绿色蝶变”。
传统锤击钢护筒施工时,90分贝的刺耳噪声常让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大量泥浆排放更给水体环境带来压力。项目部经过多轮技术论证,全面推广静压工艺---通过液压震动系统将钢护筒平稳压入土层,施工周围噪声直接降至50分贝以下,达到国家居民区环境噪声标准;伴随噪声降低,周边居民对施工的投诉消失了,实现了“工程施工不扰邻”。
在成孔工艺上,项目部以旋挖钻替代传统冲击钻,不仅大幅减少泥浆用量与电能消耗,还配套引入泥沙分离器,将泥浆循环利用率提升至80%;经摊铺晾晒处理后,泥浆含水率控制在40%以下,压滤后的废料可直接用于施工便道填筑,彻底实现“废浆零外运”。“过去每天要外运60立方米泥浆,现在完全内部循环消化,每月还能节省固废处理费用超15万元。”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重红利。
智能赋能:钢筋预制厂走出“高效低碳”路
走进工程钢筋加工及构件预制厂,智能化设备与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勾勒出绿色生产的生动场景。
在灌注桩钢筋笼制作中,项目部创新采用“长短钢筋结合、接口错开”的工艺设计:既严格符合技术规范,又能将长短不一的钢筋料科学利用,从源头减少浪费。配合自动弯曲机、剪切机的毫米级精度加工,钢筋材料损耗率从行业常规的5%降至3%。“20厘米以下的短料,我们会回收加工成保护层钢筋,每月能节省钢材近3吨。”项目物资主管算了一笔“节能账”,看似细微的优化,累积下来便是可观的资源节约。
针对焊接作业中可能产生的焊烟污染,项目部在场内配备2台高效焊烟过滤机,过滤效率达99.9%,不仅守护了作业人员的呼吸健康,更让厂区及周边空气始终保持清洁。“既要赶工期,更要护环境,这是我们对‘绿色建造’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潘庆杰表示,这种对“人”与“生态”的双重关怀,正是绿色工程的应有之义。
科学调度:运输环节破解“能耗浪费”难题
船舶运输与车辆调度是工程能耗的重要环节,项目部依托科学规划,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又低碳”的路径。
结合珠江水系潮汐规律,项目部量身定制“潮汐运输时刻表”:运输船队利用涨潮期水流助力满载上行,大幅降低船舶油耗;同时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分析航道拥堵情况,智能规划最优航线,避免船舶滞航造成的能源浪费。在陆地车辆管理上,项目部对4个施工区的用车需求进行整合,每晚提前规划次日行车路线,3辆车便满足了4个工区的物资运输与会议外勤需求。“过去车辆空驶率高达30%,现在降到了5%,每年能节约燃油费超3万元。”项目车队队长分享了他的“三稳操作法”---起步稳、换挡稳、刹车稳,“起步油门控制在30%,换挡转速不超1500转,提前预判刹车,这些细节都能省油耗。”通过每季度开展节能驾驶实训,今年9月车队平均油耗同比降低12%,实现了“运输效率提升、能源消耗下降”的双赢。
全员共建:绿色理念融入“工程每一环”
“绿色工程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员的共同责任。”在顺德水道项目,这一理念已深入每一位建设者心中。
“喷淋雾炮要常开,车辆出场必冲洗,不能让扬尘带出工地。”每次环保巡查,项目安全总监都会反复强调细节。项目部将扬尘控制、噪声监测等12项环保管控措施,系统纳入《安全环保管理方案》与施工方案,确保环保要求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每月开展的“节能金点子”征集活动,总能收到10余条合理化建议:维修工老刘提出“用废旧机油润滑螺丝”,每月节省润滑油15升;生活区实行垃圾分类,办公区推行双面打印、无纸化办公和档案电子化,“每月能省下10多包纸,让每张纸都物尽其用。”项目行政主管指着墙上的节能标语说。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主动融入地方生态建设,联合驻地社区党组织开展春日植树活动。利用工地挖掘机空闲时间,将一片遍布瓦砾的垃圾场整平覆土,播撒绿化草籽,种植香樟、小叶榄树40余棵,让昔日“脏乱地”变身周边居民休憩的街边小公园,用实际行动为“绿美广东”建设添砖加瓦。
夕阳西下,顺德水道波光粼粼,运输船平稳驶过新升级的航道,岸边草木郁郁葱葱。
“绿色不是工程的‘附加项’,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经理潘庆杰表示,顺德水道工程将持续以务实行动践行国企担当,为内河水工建设探索绿色路径,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乐章,在珠江水系上久久回响。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