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一台车身标识为“赛力斯”的工作车在哈密大海道景区的戈壁滩上“画圈”拍摄,车辆在沙尘中驰骋,扬起滚滚烟尘,场面颇为“震撼”。然而,这并非一场值得称道的性能展示,而是一场在生态脆弱区上演的违规行为。现场游客上前阻拦,并告知其相关保护规定,随后工作人员
据天天电动网、爆料视频报道,10月19日,一台车身标识为“赛力斯”的工作车在哈密大海道景区的戈壁滩上“画圈”拍摄,车辆在沙尘中驰骋,扬起滚滚烟尘,场面颇为“震撼”。然而,这并非一场值得称道的性能展示,而是一场在生态脆弱区上演的违规行为。现场游客上前阻拦,并告知其相关保护规定,随后工作人员迅速撕除车身标识,试图掩盖身份。这一幕,被镜头完整记录,也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截图来源:天天电动网
值得注意的是,有热心网友在相关讨论区留下热评:“之前刷到的同个视频,已经被下架了”。这一现象耐人寻味——是正常的内容管理,还是试图淡化事件的舆论影响?无论是哪一种,都让这场发生在戈壁滩上的“表演”,蒙上了一层更为复杂的色彩。
截图来源:天天电动网
戈壁不是秀场,生态红线不容逾越
哈密大海道,是中国西北一片珍贵的戈壁景观,苍茫、辽阔,却也极其脆弱。2025年3月,哈密市正式出台《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未按划定范围和路线开展旅游、赛事等活动的,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这条规定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对生态底线的一次郑重宣誓。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台贴着“赛力斯”标识的工作车,在非指定区域肆意“画圈”,轮胎碾过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原生地表,扬起的不仅是沙尘,更是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漠视。根据“爆料视频”现场声音来源可以听到,疑似当地人士的拍摄者对汽车产品拍摄本身持欢迎态度,但坚决反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表演”。
这不是性能展示,这是生态挑衅。
撕掉标识,撕不掉责任;下架视频,下不掉追问
事件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细节是:根据爆料视频显示,游客正常拍摄车辆时,工作人员试图制止拍摄车身标识。而后,该车辆开到有客服中心附近,工作人员正在撕掉车身上的相关标识。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这一动作,看似是危机公关的“下意识反应”,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品牌在公众监督面前的慌乱与逃避。标识可以撕掉,但行为的记录、公众的记忆、生态的伤痕,是撕不掉的。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而疑似“视频下架”的插曲,则仿佛是“撕标识”行为的线上延续。线下急于抹去品牌痕迹,线上试图抹去传播痕迹。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是一场正当、合规、光彩的拍摄,为何在事发后的一系列操作,都透露出一种“急于擦除”的仓促感?如果品牌对自身行为有信心,又何必惧怕标识被公众看见,惧怕视频在网络上留存?
这一撕,撕掉的不是标签,是信任;这一“下架”,试图删除的不是视频,而是公众的审视与问责。
自主品牌,更应扛起“中国责任”大旗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突破、市场的占领,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文化的输出。我们为“赛力斯”作为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进步感到自豪。但正因如此,我们更不愿看到它在环保与社会责任上的“掉队”。自主品牌之所以能赢得民心,不仅仅靠产品力,更靠品牌力——而品牌力的核心,是价值观。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在戈壁滩上“画圈”扬尘,或许能拍出一段“硬核”视频,但在公众心中画下的,却可能是一道难以抹去的负面印记。我们呼吁所有自主品牌:在追求曝光与声量的同时,请别忘了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蓝天,以及心中应有的敬畏。
性能可以展示,底线不能试探
汽车性能测试与宣传拍摄,本无可厚非。但任何展示都应在合法、合规、合情的框架内进行。戈壁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周期漫长甚至不可逆。我们支持中国汽车品牌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实力,但我们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秀肌肉”。真正的强大,不是体现在“敢不敢破坏”,而是体现在“愿不愿意保护”。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截止发稿时,景区方面尚未公布处理结果,涉事企业也未作出公开回应。我们期待一个负责任的后续:不仅是依法接受处罚,更应主动向社会说明情况,道歉并承诺整改。
截图来源:爆料视频
自主品牌的路还很长,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画圈”就否定一个品牌的全部努力,但也不能因为“支持国货”就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这是一起发生在戈壁滩上的“小事件”,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大课题”:我们究竟要打造怎样的自主品牌?是只会“画圈”扬尘的莽夫,还是懂得“守护家园”的智者?
我们依然相信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未来——但请别让车轮,碾过我们共同的底线。
来源:自主汽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