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上午,作为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之一,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世界农业创新女性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卜卫教授在“技术创新赋能妇女发展”专题讨论中指出,希望通过行动研究,构建一种可持续的“以妇女为中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白韵之) 10月14日上午,作为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之一,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世界农业创新女性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卜卫教授在“技术创新赋能妇女发展”专题讨论中指出,希望通过行动研究,构建一种可持续的“以妇女为中心的技术嵌入”,与乡村女性以及合作伙伴一起工作,共同实现赋权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卜卫教授在“技术创新赋能妇女发展”专题讨论中发言。
在谈及如何赋能赋权乡村妇女时,卜卫结合多年研究经验指出,传统的技术推广模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创新扩散”逻辑,忽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仅凭技术供给推动采纳,难以产生实效。她提出“以妇女为中心的技术嵌入”理念,认为赋能赋权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基于妇女自身需求设计,而非简单培训。
卜卫指出,“以妇女为中心的技术嵌入”有三个要点:
第一,根据乡村女性数字化需求建构数字素养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系。不仅包括数字技能培训,还着重挖掘乡村女性在内容创作、整合营销传播等职业发展方面的潜能。卜卫特别强调“技能不等于素养”,后者更关注技术理解、判断与应用能力,以及对技术的社会认知。
第二,开发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数字素养课程。人工智能技术是由反映社会现实的大数据驱动的,当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习得带有性别歧视特征的大数据并将其认定为“社会规范”时,据此做出的智能决策同样是带有性别偏见的,所以数字素养能力建设要采用社会性别视角。
第三,乡村女性参与技术使用和创新。研究团队开始只是需求调研和行动研究,当乡村女性踊跃参与时,已是参与式行动研究了。这种变化更能激励乡村女性的数字素养共创。
卜卫强调,数字素养赋能赋权,开发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课程以及促进乡村女性参与这三点非常重要。如果只是“技术中心”,不能有效回应她们发展的需求,根据标准化技术的普及过程很可能不是一个增权过程,而是减权的过程。如果采用“妇女需求驱动”的路径,通过课程、陪伴与场景嵌入,帮助她们在技能之外提升数字素养、自我认知与发展信心,鼓励当地妇女重建集体主体性,有能力有信心利用技术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职业和社会环境,在数字时代拥有话语权和发展机会,就是赋权的过程。
据悉,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世界农业创新女性论坛以“科技赋能女性”为主题,由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作为媒体支持单位。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