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铜鎏金造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1:09 1

摘要:1957年元旦,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万佛塔地宫进行发掘,清理出经幢、金铜造像、阿育王塔、铜镜、石刻等35类共183件珍贵文物,是金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为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物提供了重要材料。该文物作为万佛塔地宫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从浙江

转自 同心阁古玩

鎏金铜观音造像

吴越(公元893年-978年)1958年浙江金华万佛塔塔基出土高53厘米

1957年元旦,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万佛塔地宫进行发掘,清理出经幢、金铜造像、阿育王塔、铜镜、石刻等35类共183件珍贵文物,是金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为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物提供了重要材料。该文物作为万佛塔地宫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水月观音”吴越国典型造像,为研究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变异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样式线索,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旁证。同时,它作为金华出土的最精美文物之一,寄托着家乡人民对本地历史文化眷恋之情。为迎接“鎏金铜水月观音像”这一重磅文物“归家省亲”,特别打造一个以“万佛塔地宫”为空间概念意象的独立展示空间,辅助展示万佛塔地宫刻经文石内壁,致敬其原初语境的展示场域。

唐代出现了与法相庄严观音像风格迥异的普陀落迦观音造像,观音以自然舒适的姿态坐于岩石上,表现了他居住在落迦山谷中的形象。

生活在公元8世纪末的画家周昉在普陀落迦观音图像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月观音,以水、月、圆光、竹及思维相的观音为主要元素。

水月观音又可分为两种基本样式,常见于石窟造像和壁画的是一手抚膝、不持物的造型,另一种是手持柳枝、净瓶的形象,多见于绢画。

水月观音采用写意的圆轮状火焰背光,又将图画中的山石以铜铸形式呈现,这些都是吴越国佛教造像的独创,大大提升了佛像艺术的美感。整体形象充满禅意,更凸显典雅清韵的艺术美感。

唐白居易《画水月菩萨赞》诗云: “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可见莲池与圆光是其核心图像元素之一。

此后,水月观音成为唐宋金元时期最主流的观音形象之一,并与中国传统山水人物画相融合,深受文人士大夫与禅画艺术家喜爱。

敦煌莫高窟、四川地区石窟等都存有唐宋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像。此外,五代北宋以来鎏金铜以及木雕、瓷塑水月观音也十分盛行。

来源:笑容依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