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恩师黄澄钦先生一生致力于惠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传播,尤其致力于苏轼寓惠人文活动、惠州西湖古今“兴、雅、趣”之事等方面的研究,将成果以画文方式予以展现和传播。先后出版多部著作画册(如《苏轼寓惠诗意画》、《画说惠州西湖》、《鹅城旧事——惠州风俗图说》、《惠
画/黄澄钦 文/江上掬月人
按:恩师黄澄钦先生一生致力于惠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传播,尤其致力于苏轼寓惠人文活动、惠州西湖古今“兴、雅、趣”之事等方面的研究,将成果以画文方式予以展现和传播。先后出版多部著作画册(如《苏轼寓惠诗意画》、《画说惠州西湖》、《鹅城旧事——惠州风俗图说》、《惠州西湖画境》等),广受赞誉。今从《惠州西湖画境》(2015年嶺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选出部分作品,分享给读者们。
20多年前黄老在雁门关写生
今天展示的是黄老关于时代诗人姚子庄(见附录)的诗意画。原诗如下:
西湖棹歌·姚子庄
循州城外水西头,
山园寒碧淡光浮。
渔蓑烟艇横空出,
篙影北虹没野鸡。
黄老画姚之庄之诗意画
古时惠州称循州。循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最早始于南朝梁、陈年间(约公元6世纪),其治所(州政府所在地)最初在今天的广东省龙川县西南。隋、唐、五代至宋初,循州的名称和辖区虽有微调,但一直沿用“循州”之名。
公元1020年(北宋天禧四年),宋真宗赵恒下诏,将原“循州”改名为“惠州”。这次改名的主要原因是 “避太子赵祯之名讳” 。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在古代,皇帝、太子等人的名字是需要避讳的,不能直接使用。虽然“循”和“祯”读音并不相同,但字形有相似之处(都带有“亻”和“丨”等笔画),或者在当时属于需要避讳的“嫌名”(音近或形近的字),因此进行了更改。
黄老画局部
此诗首句“循州城外水西头”以白描点出方位,将视野引向城外水滨,为全诗铺展开阔的空间底色。次句“山园寒碧淡光浮”转入景物刻画,“寒碧”二字既写水色清冽,又带几分秋意的清冷,“淡光浮”则捕捉到水光潋滟的朦胧之态,画面在素净中透出灵动。
后两句聚焦动态景致,“渔蓑烟艇横空出”绘出渔舟穿雾而来的鲜活画面,“横空出”三字打破静谧,添了几分野趣;末句“篙影北虹没野鸡”以细节收束,竹篙倒影与天边虹影相映,野鸡隐入景致,动静交织间,更显湖畔的清幽与生机。
全诗无浓墨重彩,却以“淡”见巧,将山水、渔舟、禽鸟融于一体,既见西湖的自然之美,也藏着诗人对这份宁静的悠然意趣。
黄老画局部
黄老此画,重点刻画了空蒙的西湖里,渔舟出没,舟人或忙于撑槁,或忙于撒网,一派安逸欢乐的景象!湖上纷飞的鸥鹜,千姿百态,使画面更加祥和,更加富有野趣,使生命更显怡然自得!
黄老此画,难在淡墨淡彩的渲染,所营造出来的水天湖山,那种空蒙一体又彼此有别的美,那种类似水中望月雾中看花的美。黄老的诗意画,显然不囿于诗意本身,画境取舍了诗境,融入画家的新意,使读者在读诗赏画后,获得更丰厚的美感享受!
黄老画姚之庄诗意画
姚子庄(生卒不详),字瞻子,号六康,归善(今惠州市)人。世居惠州府城金 带街,少失恃,能世父德。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时年十九岁,“才名冠于同籍,上公车,海 内知名社争纳交”。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副榜,谒选石埭知县。修县志,除积弊,设义学以课 贯士,捐俸钱以赈荒民。文章声气通海内,署中宾客辐辏,所入薪俸悉与客子僧庐共之,宦橐萧 然,惟日茹蔬素。常与天然和尚、澹归和尚、屈大均、王士祯等往还酬唱,王士祯岁暮怀粤中友人 作诗,首句谓“姚生结屋罗浮顶”,即指子庄。“其诗屡变,将进于古”,感慨悲凉,不无家国身 世之感。时与程可则、梁佩兰、廖文英称“岭南四家”,诗文著作有《祖香厨荔》、《西湖草》、 《鹤荫诗选》、《金刚注解》等十数种行世。
来源:喵妹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