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这堂法治课的‘课程表’,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你们真棒!”近日,海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文华一走进乌海市第十八中学的教室,就举起了手里的问卷调查情况表。“被起难听外号算欺凌吗?”“游戏好友要验证码该给吗?”“学习压力大怎么办?”在接下来的1个多小
“今天这堂法治课的‘课程表’,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你们真棒!”近日,海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文华一走进乌海市第十八中学的教室,就举起了手里的问卷调查情况表。“被起难听外号算欺凌吗?”“游戏好友要验证码该给吗?”“学习压力大怎么办?”在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法治课中,检察长孙老师带领在座的同学们破解了这些成长难题。
此次法治课采用沉浸式互动、真实案例警示、法治赠书等方式调动现场氛围,并让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在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始前,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就制作了“线下+线上”调查问卷,聆听青少年和家长心声,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主题为“星光映法治,少年向未来”的法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学生最关注的“学生欺凌”“网络安全与沉迷”“学习压力与自由空间”三大议题,力求内容生动且实用。
在讲到学生欺凌板块时,由检察人员倾情演绎的情景短剧《琪琪的心事》一播完,台下立刻举起了十几只手。“是欺凌!”有同学大声喊出答案。
“对,是欺凌!其中还有学生欺凌的衍生问题‘旁观者沉默’!”
紧接着,广西南宁学生欺凌、河北邯郸未成年人遇害案的视频片段直击人心,“霸凌者嚣张地说未满14周岁不予处罚!”的视频令现场沉默,孙老师当场“打破沉默”:“千万别信‘未满14岁没事’!法律早划了红线,施暴者要担刑责、受矫治,无论是谁都不能任性!”从语言欺凌到网络欺凌,五类欺凌形式被一一拆解,反欺凌五步法“保持镇定、及时求救、留存证据、勿独自承受、增强自我保护”也被手把手教给同学,“面对欺凌如何应对”“为什么要建立自尊、自信、自爱的价值观”“沉默和忍让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及时行动才能阻止伤害扩大”,在案例和视频讲解及多重演绎之下,检察官的声音掷地有声:不要怕!总有人在为你们撑腰!预防欺凌“三不”一定要牢记于心。
“游戏好友说送稀有皮肤,要你给手机验证码,给不给?”互动提问环节,很多同学都摇头。“答对了!”检察长笑着展示数据:全国1.96亿未成年网民里,不少人栽过“免费福利”的坑。从“扫码领红包套银行卡号”到“网友约见面藏陷阱”,一个个真实骗局被戳穿,最后总结出“安全口诀”:隐私不晒、转账不碰、陌生网友不见,把“网络防护盾”焊在身上!
最戳心的要数“吐槽墙”环节。“数学课刚懂一步,老师已讲到第三步”“熬夜复习的知识点,全没考!”——这些学生的烦恼刚念完,家长的“无奈”也随之揭晓:“买的教辅书他不翻,倒盯着手机刷不停”。现场还直设“烦恼箱”,随堂收集了同学们很多小烦恼。“什么是错误的压力处理方式?”孙老师以通俗易懂、直白的视频形式展示给在座的同学,并将解压秘籍全盘托出。
课程最后,孙老师将推荐书籍《破解欺凌的游戏》赠送给学校的10个班级,三封专门写给同学们的“成长信”也在每一个专题之后被“温暖传递”。
“法律不是束缚,是保护同学们敢闯敢拼的铠甲!”此次法治课既有法律干货,也有暖心支招,既有“问题抢答”,也有“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代入式思考”中掌握具体方法,而非单纯“记住法条”,让学生在边学边理解中懂得“尊重他人、保护自己、敬畏法律”。
在讲课中,孙老师还反复强调“法律是铠甲而非枷锁”“有一天读懂法律底线,反而更自由”的理念,以这种“去恐惧化”的法律认知重塑,消解学生对法律的“距离感”与“恐惧感”,让这堂课不止于“传递知识”,更在于用数据精准回应需求、用互动激活实践能力、用长效机制延续保护、用温度重塑法律认知——最终让未成年人在“知法”中“懂法”,在“懂法”中“信法”,在“信法”中“用法”,真正实现“法治护航青春”的长远价值。
来源:内蒙古旗县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