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一种情绪,一种在台湾年轻人心中正在迅速发酵的集体情绪“疑美论”。
一个在台湾高校流传的民调数据,恐怕会让很多人,脊背发凉。
当教授潘兆民在自己学校里问学生:“如果两岸开战,你觉得美国会派兵来救我们吗?”
你猜怎么着?
高达七成的学生,选择了“不相信”。
被戳破的“美国神话”
七成,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它是一种情绪,一种在台湾年轻人心中正在迅速发酵的集体情绪“疑美论”。
过去,美国是无所不能的“山姆大叔”,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民主灯塔”,是政客们挂在嘴边的“坚实后盾”。
可现实呢?
阿富汗的仓皇撤兵,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一幕幕场景,通过互联网毫无延迟地直播到了台湾年轻人的手机里。他们看得见,也想得明白。
所谓的“后盾”,更像是一只随时准备抽走你身下椅子的手。
赖清德当局当然看到了这股暗流,他们慌了。
怎么办?老套路,继续加码“仇中”牌,试图用一种极端情绪,去压制另一种正在觉醒的理性。
当一个谎言快要藏不住的时候,他们选择用一个更大的谎言去掩盖。
这套操作,年轻人还会买单吗?
风向,正在悄悄改变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就在“疑美论”发酵的同时,潘兆民教授的另一份民调显示,台湾年轻人对共产党的好感度,竟然在升高。
这听起来很魔幻,但背后却有迹可循。
第一个是历史记忆的回归。
民进党当年费尽心机,把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从法定假日里抹去,试图割裂历史,让一代人忘记自己从何而来。
但今年,这个曾经被遗忘的日子,又重新回来了。
历史的连接,一旦被重新唤醒,力量是惊人的。它告诉年轻人,在“美国神话”之外,还有一条截然不同的、血脉相连的根。
第二个,是文化层面的破冰。
当网红“馆长”陈之汉登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个真实的大陆,并将所见所闻分享给岛内粉丝时,那种冲击力,远比一万句政治口号要强。
还有大陆音乐人改编的那首《没出息》。
歌词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年轻人共通的生活烦恼和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跨越海峡的。
政治的冰墙,终究挡不住文化的暖流。
“游刃有余”与“连滚带爬”
潘兆民教授说了一句极其到位的话,简直是画龙点睛。
他说,两岸关系,本来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大家都是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情感基础,很多事情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从容地解决。
可民进党呢?
他们偏不。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扭曲、最极端、最反智的道路,把自己搞成了“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这个“连滚带爬”的形容,太精准了。
一边要看美国主子的脸色,一边要欺骗岛内的民众;一边要应对内部的质疑,一边要恐惧对岸的崛起。他们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像个小丑一样,在自己搭建的危楼上疯狂表演,生怕哪天一脚踩空,就彻底粉身碎骨。
这种建立在谎言和恐惧之上的体系,终究是脆弱的。
风,确实在变。台湾年轻人不是傻子,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他们开始意识到,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个远在天边、且自身难保的“救世主”身上,是多么荒诞和不靠谱。而那条被刻意尘封的回家之路,或许才是真正能让他们“从从容容”的选择。
大家觉得呢?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你们认为,这种民间的、文化层面的觉醒,最终能抵挡住政治上的刻意操弄吗?
来源:时刻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