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所公办本科职大揭牌,承三线核工业底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10:19 2

摘要:2025 年 10 月 16 日的兰州,秋阳晒得人暖烘烘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揭牌仪式上,没有铺张的红毯,倒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捧着旧工具盒站在角落 —— 他们是学校最早几届的毕业生,盒子里装着当年用过的游标卡尺、万用表,有的表盘上还刻着 “核工业部” 的

2025 年 10 月 16 日的兰州,秋阳晒得人暖烘烘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揭牌仪式上,没有铺张的红毯,倒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捧着旧工具盒站在角落 —— 他们是学校最早几届的毕业生,盒子里装着当年用过的游标卡尺、万用表,有的表盘上还刻着 “核工业部” 的老字样。有人指着校门口的校牌笑:“名字里带‘职业技术’,可咱这底子,是跟着三线建设走过来的。”

这所新挂牌的本科职大,是由两所老职院合并来的,也是甘肃第一所公办本科职大。揭牌时校方没提 “升格”,只反复说 “继承”—— 继承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搞三线建设时的老底子。那时候西部要建核工业厂子,技术工人缺口大,学校就这么办了起来,一开始专门教核设备维修、机床操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往甘肃、青海、宁夏的厂子里送,连毕业典礼都常设在车间里。

到现在几十年过去,算下来已经培养了十四万技术工人,这些人里,有的在酒泉的核设施基地干了一辈子,有的跟着地勘队跑遍了西北的山山水水,还有的在半导体工厂里盯着质检仪器,他们从没写过论文,也没上过热搜,可修的核设备、装的机床、测的材料,一点点撑着西北的工业架子。

学校的专业列表翻开来,没什么 “人工智能”“电商直播” 这类时髦词,反倒全是贴着 “国家需要” 的专业。就说核技术应用专业,上课的实验室里摆着小型辐射检测仪,学生要练的是怎么精准测量核设施周边的辐射值,怎么维护核医疗设备里的放射源 —— 这些活儿看着冷门,可医院的放疗设备、核电站的安全监测,都离不了懂行的人。

还有现代分析测试专业,学生每天对着光谱仪、色谱仪练习,毕业后大多去了甘肃、陕西的半导体工厂,帮着检测芯片原材料的纯度,差一点点杂质都不行;机械自动化专业更直接,实训车间里的机床和陕西某重型机械厂的生产线是同款,学生在学校里练熟了操作,到厂里就能直接上手调参数,不用再花时间适应。有位教机械的老师说:“别人觉得这些专业不热,可你看工业母机、半导体这些卡脖子的领域,缺的就是能动手的人。”

有人问,为什么偏偏在 2025 年揭牌?其实跟政策刚好对上了 —— 这一年国家在推职业教育改革,甘肃也在搞 “四强行动”,急着要本地能扎根的技术人才。东部的职校忙着搞人工智能、电商直播,因为那边产业需要;可西北不一样,重型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材料、低空经济里的飞行器维修,都得靠懂物理工业、能扛住艰苦环境的人。学校招生办的人说,去年有个甘肃本地的男生,分数能上普通二本,却非要来读机械自动化,理由是 “家里在机床厂上班,知道能把机器调顺溜的师傅多金贵”。

你可能没听过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名字,但中国第一代核技师里,不少就是从这样的地方走出来的。前阵子《功勋》里讲三线建设的故事,镜头对着科学家和工程师,可那些在车间里帮着组装设备、调试仪器的技术员,很多就来自这类学校。有个 2003 年毕业的老技工,现在还在酒泉的核设施基地干活,他的工作证换了三版,手上的老茧厚得能磨破手套,从没得过什么大奖,也没上过电视采访,可他负责维护的那几台设备,关系着基地的安全运行。去年学校搞校友回访,他特意带了自己画的设备图纸来,上面密密麻麻标着几十年的维修记录,他说:“这些图纸比奖状管用,机器认这个。”

走进学校的实训车间,闻不到实验室里的试剂味,倒满是机油的味道,机床轰鸣着,老师傅蹲在地上教学生怎么校准刀具,手上的油污蹭到了学生的校服上,笑着说 “没事,多蹭几次就会了”。墙上没挂多少名人题词,反倒贴满了学生的实训报告,有的上面画着设备故障分析图,有的写着 “今天成功调试出 0.02 毫米的精度”。有人说职教没前途,可这所学校就这么干了五十年,从三线建设时的技工学校,到现在的本科职大,没靠过华丽的宣传,就靠一天天的实训、一次次的动手操作。就像车间里那台用了二十年的老机床,虽然外观旧了,可运转起来依旧精准,正如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技术工人,没什么光鲜的头衔,却在西北的工业版图上,稳稳地站了几十年。

来源:我写一场春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