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0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彪牢记党媒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以笔尖凝聚民族心,用镜头定格团结景,将自己的新闻理想融进广元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之中,让一个个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跃然纸上。
青川县蒿溪回族乡的茶园里,聆听返乡青年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的老屋前,记录广元帮扶干部与当地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
自2010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彪牢记党媒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以笔尖凝聚民族心,用镜头定格团结景,将自己的新闻理想融进广元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之中,让一个个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跃然纸上。
今年9月,唐彪被表彰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向下扎根 情倾一线记录团结进步
在川陕甘结合部的广元,散居着汉、回、羌、藏、彝等43个民族。
唐彪将民族报道作为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除了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的持续学习,熟悉国家涉民族领域法律法规,他还认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信仰,并学以致用到日常新闻实践。
2018年6月,广元选派165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赴凉山州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唐彪说:“必须把广元帮扶干部和彝族同胞并肩战斗的故事带回来。”
2020年5月,在广元日报社领导等的支持下,唐彪与4名同事组成报道组奔赴凉山州。在美姑、雷波等县面对面倾听30多位广元帮扶队员的坚守,切身感受20多位彝族同胞脱贫后的喜悦。他说:“彝族同胞伍尔木也拉着帮扶队员的手,不停说着‘卡沙沙(谢谢)’的场景,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
辗转4000多公里后,报道组收集了大量带着泥土芬芳的第一手素材,最终形成的《“情系大凉山 我从广元来”系列报道》不仅获得四川新闻奖,更像一扇窗,让外界看到了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人画卷。
用心耕耘 力透纸背参与示范创建
记者,既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
2021年,广元吹响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号角。唐彪主动向单位领导请战:“民族报道我熟悉,我带头来做!”
他积极践行“四力”,一头扎进基层。蒿溪回族乡、大院回族乡等乡村成了他新的“办公室”;田间地头,他与回族同胞话家常、聊产业;村活动室,他听干部群众讲变化、提建议……
“唐记者采访扎实,且勤于思考。”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胡江举例,唐彪采写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元实践”的调查》《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广元》等深度稿件,有许多内容是对广元高质量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积极思考。
此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元市委统战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傅秋森等典型,通过唐彪的笔触变得可亲、可学;他总结的《“点线面”三维发力——倾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广元样本”》等经验,被吸纳进入有关汇报材料。
“唐彪的电脑里分门别类地保存了很多采访资料,他都积极提供给市里相关部门筹办成就展、编纂故事汇。日常民族报道中,我们有不清楚的地方,都问他……”同事刘怀英回忆说。
向外绽放 声情并茂传播民族真情
唐彪灵活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努力讲好广元民族团结故事。
对于浙江干部陈页三度入川帮扶的感人事迹,他采写出新闻通讯——《陈页3年3次入川,帮扶再次到期,朝天群众踏破门槛请他留下来》,让读者以小见大,真切感受到“浙广情深”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血脉相连。
对于“跨省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巴蜀儿女进天山”等重大题材,他运用新闻消息、综述等形式,全面展现广元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创新做法,并积极“向上”对接,让《四川省广元市:广纳天下客,圆梦新蜀道》《今后5年川甘5市将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等重点稿件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民族报》《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使广元的民族团结“好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十五载经历,从青葱到不惑,唐彪专注民族团结报道的激情未减。他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奋力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族报道,积极为广元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贡献力量。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