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岁,一个本该活力四射的年纪;台球美女助教,一个听起来就自带光环的身份;但她却因为外阴癌,在生命最美的年纪戛然而止。更令人唏嘘的是,她并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罕见疾病的背景,而是日常生活中的3个习惯,一步步把她推向了不归路。
22岁,一个本该活力四射的年纪;台球美女助教,一个听起来就自带光环的身份;但她却因为外阴癌,在生命最美的年纪戛然而止。更令人唏嘘的是,她并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罕见疾病的背景,而是日常生活中的3个习惯,一步步把她推向了不归路。
她的遭遇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人对“年轻无病”的自信脸上。外阴癌这个原本在大众印象里“离自己很远”的名词,突然变得触手可及。22岁的年纪,何以染上这种被认为“中老年女性”才容易得的癌症?她到底做了什么?这3个习惯,在你我身上,又有多少重合?
癌症从不挑人,只挑机会。今天,我们就从她的故事出发,聊聊这个冷门却值得警惕的健康话题。
外阴癌,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女性外阴部位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5%,但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
外阴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前哨阵地”,虽然表面暴露,易于观察,但因为羞于启齿、不重视日常护理,常常容易忽视初期症状,等发现时已非早期。
外阴癌大多为鳞状细胞癌,常发生在小阴唇、大阴唇、会阴等部位。其典型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烧灼感、溃疡、出血、肿块等,然而这些症状初期常被误以为是湿疹、阴道炎或过敏,导致延误就诊。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外阴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病毒。除此之外,慢性外阴炎、长期刺激、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功能低下等也可能成为推动癌变的“幕后推手”。
而那位台球助教,正是踩中了多个“地雷”。
第一个坏习惯,是内裤不勤换。她自述常因训练时间长、出汗多,回到家后又倒头就睡,常常一天穿同一条内裤超过12小时,甚至有时第二天继续穿。外阴是个极其敏感的部位,潮湿、闷热、摩擦,是细菌和真菌的绝佳温床。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导致外阴黏膜屏障受损,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感染HPV及其他病原体的风险。
第二个,是过度清洁。很多女性以为“洗得越干净越好”,她也不例外。每天使用强碱性肥皂或私处清洁液冲洗外阴,甚至会用手搓揉局部。
外阴有自我清洁机制,过度清洗反而会破坏其天然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让“好菌”死光,“坏菌”趁虚而入,结果就是频繁反复的外阴炎症,久而久之,慢性炎变成了癌变的温床。
第三个习惯,是忽视体检与HPV疫苗。她从未做过妇科检查,也不清楚HPV疫苗为何物。HPV感染初期通常无症状,很多年轻女性觉得“我没有不洁性行为”“我身体健康”,就放弃了接种。
但HPV并非只通过性行为传播,皮肤接触也可能感染,尤其在公共场所如泳池、健身房、高频次接触潮湿座椅的场合,病毒传播的机会并不稀罕。年轻女性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稳定屏障,反而更容易受HPV侵扰。
更可悲的是,她在发现外阴异常时,还以为是“最近太累了”“换洗不及时”,自己在家抹了点药膏,等到真正去医院时,已是中晚期。
一个原本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规范预防避免的疾病,就这样夺走了她的生命。
身体从不吝啬发出信号,只是我们太容易选择忽视。
外阴持续瘙痒,不是“干燥”那么简单;局部皮肤变厚、颜色变深或变浅、形成小结节或斑块,也不是“过敏”那么轻描淡写。尤其是反复不愈的炎症、莫名的刺痛感、性生活疼痛、出血等,都是身体在“敲警钟”。
面对这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保持外阴干爽清洁,但不过度。每天更换内裤,选择透气、柔软的纯棉材质,避免穿紧身裤或不透气的衣物。洗澡时用温水轻轻清洗外阴,不使用强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清洁液,更不要用手或工具搓洗。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即便没有症状,也建议每年检查一次,特别是超过20岁的女性。外阴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远比中晚期好得多,早筛查是最经济有效的“保险”。
第三,接种HPV疫苗。目前国内已批准多种HPV疫苗,适合9岁以上女性接种。越早接种,预防效果越好。疫苗并非万能,但它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高危HPV的概率,从而间接减少患宫颈癌、外阴癌等相关癌症的风险。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增强免疫力。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安全网”,保持良好的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减少压力,都是让这个系统更坚固的关键。
生活中,少穿一次不透气的牛仔裤、多换一条干净的内裤,少一次过度清洁、多一次合理体检,可能就能避开疾病的拐角。
我们总以为健康是理所当然的,却忘了它其实是“被维护”的结果。
一个22岁的女孩再美,也敌不过一个被忽视的病灶。她的结局虽已无法更改,但她的经历却能成为提醒我们的镜子:健康从来不是某一天的事,而是每一天的选择。
如果你也曾因忙碌忽视体检,或者身边有女性朋友对HPV疫苗一知半解,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她看看。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身体信号?有没有哪些关于私处护理的小习惯,是你一直坚持的?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分享。
参考资料:
1. 《中国妇科肿瘤防治指南(2021年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2. 《中国HPV疫苗接种现状与策略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科普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