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十批援藏干部圆满完成任务,并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民有医技》将继续“援藏”系列访谈,聚焦重症医学领域的援藏故事。
202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十批援藏干部圆满完成任务,并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民有医技》将继续“援藏”系列访谈,聚焦重症医学领域的援藏故事。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庄成君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邓佳医生。一起聆听他们如何在雪域高原上,为提升当地危重症救治水平贡献“大连力量”。
精准支援 雪域高原的重症医疗守护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庄成君
留下来更要流下来。医疗援藏,不仅仅是开展新技术,更要做到技术的传承和延续,前期援藏医生留下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了很多空白,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援藏专家们梳理了近年来科室重症治疗的新方法、新手段,并分门别类,对藏区医生们加强培训,一手抓基础能力的提、一手抓现有能力的巩固,在“常抓,长抓”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教会的技术不返工,留下的技术不断流”。
除日常业务工作外,援藏专家们还承担了那曲地区执业医师考前理论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实现了重症医学科无证人员清零和中级考试人员全通过,提升了科室的整体能力水平。
技术援助 让先进理念和设备在高原发挥效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邓 佳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ICU中救治危重患者的核心支持技术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工肾”,更是一个通过连续、缓慢地清除血液中的水和溶质,来调节内环境稳定的多功能平台。
高原地区重症患者病情更危重,与高原独特的低压、低氧环境密切相关。低氧会引发一系列代偿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红细胞增多,这本身就增加了心、肺、脑等器官的负担,容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任何感染、创伤或原有疾病,在高原低氧的“放大器”效应下,都更容易迅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肾脏往往是其中最易受攻击的靶器官之一。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推广应用,确实为那曲地区人群的危重症(包括急性肾损伤)提供了一个更强大、更精细的治疗手段。
重症超声技术 高原医生的“可视化听诊器”
“重症超声技术”是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患者床旁实施的一种关键诊疗技术。这项由重症医生在床旁执行的技术,摒弃了传统超声的全面筛查模式,转而针对临床最紧迫的问题进行目标导向的探查。它采用目标明确、即查即用的检查方式,如同医生的“可视化听诊器”,能迅速对循环、呼吸、中枢等系统进行精准评估。在分秒必争的抢救中,它能即时解答“休克原因是什么”、“容量是否不足”等核心临床问题,从而为紧急治疗提供关键决策依据。此外,它还能通过动态复查,实时追踪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让治疗过程更加精准、可控。
重症超声通过ABCDE检查法(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综合评估)与重症医学深度结合,在高原地区展现出独特价值:
(1)即时性床旁诊断,避免转运风险;
(2)无创动态监测,精准指导容量管理;
(3)整合多器官评估,鉴别休克病因(如高原性心脏病、心包填塞);
(4)快速识别肺水肿、气胸等并发症;
(5)引导穿刺操作,弥补CT等设备不足。
其可视化特性使高原医生能穿透体表暗区,实现从经验救治到精准诊疗的跨越。未来,需结合AI与远程技术,构建分层救治网络,尤其提升基层整体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
来源:卫民有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