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学校新建校史馆面向师生全面开放。馆内4K高清大屏幕、打卡拍照留言的互动屏等先进设备悉数亮相,成为双方“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又一标志性场景,也为校园福祉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0月15日,学校新建校史馆面向师生全面开放。馆内4K高清大屏幕、打卡拍照留言的互动屏等先进设备悉数亮相,成为双方“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又一标志性场景,也为校园福祉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吉林省“数字吉林”建设部署,学校与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军企业——超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平台+内容+基地+就业”一体化智慧教育新模式,破解了传统校企合作“碎片化、短期化”难题,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高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数字化”作为办学特色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与行业龙头超星集团开展体系化、机制化合作。超星集团长期专注于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教育两大核心领域,已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2024年8月,学校与超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教学改革、协同育人、教学信息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由超星集团史超董事长直接领导,双方共同组建技术、服务、管理团队,重点在人才培养、定制班建设、课程与教材共建、智慧校园、产学研合作及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协同,优先为学校提供最先进的优质资源与服务,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注入技术动能,全面推进了校园数字化转型。
2025年2月,学校依托超星智能体平台,正式部署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的全新AI智能体——“人文教务小助手”。全校师生可通过教务处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便捷访问,享受全天候、智能化的教务管理、教学支持与学习辅助服务。今年9月,学校全面启动“线上学情洞察+线下引导建构+线下巩固拓展”的人文特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线上教学活动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开展。教师通过平台发布线上学习资源、学习任务、习题、案例、讨论、测试等教学内容,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前学习,带着疑问进入线下课堂,展开深入学习。平台可根据线上学习日志及各类测评统计,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行为分析报告与教学策略建议,为学生推送高匹配度课程资源并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图谱,走在高校教育数字化进程前沿,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人文智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文模式”。同时,超星集团还为学校完善了智播课堂系统、智能教学分析与评价、数据化的课程质量评估系统,凸显了在提升教学管理和课程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
校企双方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服务社会”原则,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平台+内容+基地+就业”一体化育人闭环。学校已完成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APP)与教师发展管理平台的双平台本地化部署。泛雅平台累计建成在线课程1,826门,上传资源60.6万个,访问量达13.9亿余次,已成为混合式教学“主战场”。教学大数据平台为每位教师建立“数字画像”,自动记录专业建设、教学、教研、竞赛等成长数据,已支撑多批次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覆盖专任教师100%。双方还共同申报“新文科·双万计划驱动下金融学基础课智慧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智慧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基于超星平台基础护理学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等20余项智慧课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传媒学院与超星集团签署“真实项目进课堂”协议,实行“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共同过程管理—共同成果评价”教学模式。首批54名学生分层参与在线课程策划、拍摄、剪辑全流程:2021级9人中4人签约超星吉林分公司;2022级27人中9人实习;2023级18人全部配备企业导师;3名优秀学生通过校招进入总部岗前培训,实现“课程—项目—就业”无缝衔接。
今年5月,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马锦天教授带领视觉传达系20余名师生,深入超星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考察,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实地考察+实习案例分享+岗位需求对接”的立体模式,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有8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超星实习,其中上海2人、北京6人。目前,已有4人被超星集团录用,3人正式聘为超星北京研发中心项目设计师,1人聘为超星上海研究院项目设计师。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稳定持续引入超星集团的百链云图书馆、读秀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覆盖文献检索、数字阅读等需求,显著提升对教学科研的支撑力。2025年8月,又引入LSP超微新一代服务平台,融合新技术构建“统一管理+智能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实现元数据集中管控,解决多系统衔接问题;通过数据分析驱动服务优化,为学校发展筑牢文献信息保障。在此基础上,师生还可通过“读秀+发现”联合检索,完成馆藏、电子图书、开放获取等资源信息。
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大与超星集团的校企深度合作,为学校所有教室部署AI巡课与智能评课系统,依托课堂行为识别和教学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并通过共建智慧教育产业学院、定制班、课程、教材、实习基地、人才交流、智慧校园及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智慧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取得新成果,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浩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