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六个问题,找到中小企业在视播时代的增长蓝图(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07:08 2

摘要:今天的单仁行,我们把关于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遇到的另外三个问题讲完,同时,我们也会把这些理论和洞察整合为一份行动计划图给大家参考。

01

今天的单仁行,我们把关于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遇到的另外三个问题讲完,同时,我们也会把这些理论和洞察整合为一份行动计划图给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在于,互联网营销,不是我们有什么卖什么。

有很多经营者,过去在线下做了很久的生意,思维会不经意形成一个惯性,我就是做某某产品的,我就卖这个产品。

即使他们今天想要去用好互联网,利用短视频直播去放大自己的生意,但还是会围绕着自己的单一产品线,盯着某一类客户的需求,反复地做着同质化的竞争。

但实际上,互联网营销,不是有什么卖什么,而是喊什么,来什么。

就像我跟这家环保设备的学员在交流的时候,就谈到企业不要固守在“移动喷漆房”这一个单一产品线,在互联网上,我们应该成为“喷漆房”这整个品类的市场入口,聚焦“产品+场景+需求”的内容组合上,无论客户在网上搜索任何类型的喷漆房,最终都能找到我们。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亲自生产所有类型的产品,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一个单纯的制造商,转变为一个品类解决方案的整合者和提供者。

对于那些自身不生产的品类,我们完全可以链接行业内优质的合作伙伴,进行供应链管理。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最大化利用已经付出的营销成本,当企业成为品类入口后,任何一个关于“喷漆房”的询盘,无论需求多么特殊,都不会再是无效线索,而是一个可以通过自有产品或者是整合供应链来满足的商业机会。

当然,我们也需要找准机会去实现产品的升级,就像这家学员跟线上客户的交流发现,像无人机、机器人这些高科技行业的客户普遍需要的是“无尘喷漆房”。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发现,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问题,而是一个产品升级的信号,我们就应该往这个方向去提升能力,延伸到新的应用场景。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在全域进行营销的同时,构建一个按渠道、行业、规模、需求细分各种标签的客户数据库,从数据中发现市场机会。

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小结:

当我们去到互联网寻找客户的时候,一定要跳出原本的思维框架,不是只看重目前跟我有关的产品表面形态和特征,变成我有什么就卖什么。

而是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上去思考企业的定位,定位不是为了限制自己,而是为了切开市场。

然后,链接资源、做深场景、做满品类,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从小品类切入更大的市场。

02

第二个问题,如何去复制和放大现有的营销结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们现在在深圳的福田区开了一家店,生意很好,那我想放大我的生意,想要南山区的人也能来,那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就是去南山区再开一家店。

同样,假如我们在某个平台,比如说百度上跑通了一套有效的营销模型,那么,它的广告创意、关键词策略、落地页逻辑和成交话术,就应该迅速复制到其他同类型的平台,比如360搜索、UC搜索等等。

这也适用于电商领域。一个在淘宝上运营成功的店铺,它的产品详情页设计、客服流程、店铺活动策划经验,都可以被快速迁移到京东、拼多多这些其他的电商平台。

包括我们在短视频的优质内容,也可以复制到国外去。

比如说视频号,它的内容默认通过微信社交关系链传播,覆盖国内微信以及海外版Wechat用户。

那我们借助于微信广告平台的LBS定向功能,锁定目标国家/城市,通过国家标签、产品标签去触发算法的逻辑推荐。

当然,视频标题和内容说明也要去使用对应国家的语言,我们可以利用AI去做。

今天的全域营销一定学会去复制和利用AI工具,让小规模的团队也能有效地管理多平台营销矩阵,从而在更广阔的市场捕捉机会。

03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增长的天花板到底是什么?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领导者的认知,这也是转型背后最为核心的驱动力。

就像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做出认知以外的事情,一个公司的发展高度,也永远无法超越最高决策者的认知边界。

像跟我交流的这家企业,今天之所以能够实现逆风翻盘,一步步从线下到做电商淘宝再到大搜、短视频的全域布局,关键在于作为决策者之一的妻子,她的认知率先实现了突破。

包括走进单仁牛商也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她跟我说,在决定来之前的前一天晚上,夫妻两还有分歧。

最后是妻子说要用自己的私房钱来报名,但条件就是学完回去落地的三个月内,如果把这笔学费赚回来了,那么,公司就要以10倍的价格给予回报,丈夫一听这么说,那咱们还是一起去上课吧。

当然,发自内心来说,我并不希望每个来到单仁牛商的同学都要做很多的心理建设,要经历对赌才能来。

因为从我们过去19年马上就是20年的辅导经历来说,过去的商业成功可能更多归功于“勇气和运气”,但今天乃至未来的商业竞争,一定是“认知和真实能力”的较量。

保持持续学习、开放的心态,愿意去不断进行自我认知迭代,这是我们在这个残酷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04

最后,我们做一个营销行动计划图给大家参考。

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持续增长,今天需要多个核心模块相互驱动、协同作用,这个过程可以被看成一个不断加速的“增长飞轮”。

首先是飞轮的起点,也就是客户画像的分析:

我们把互联网上所有渠道和营销矩阵的线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跟打标签,识别出高价值的细分市场。

第二就是场景化内容的创造:基于发现的细分市场,企业创作出高度相关的应用场景内容。

第三就是精准的衡量:这些内容会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企业就用我们昨天所讲的“转化周期模型”去评估获客成本和真实ROI,验证每个细分市场和应用场景的持续盈利能力。

第四就是数据反馈和优化:把新获取的客户数据再次纳入数据库,进一步加深了企业对不同市场和场景的理解,为创作更具洞察力的内容和优化投放策略提供依据,从而让飞轮的下一次转动更有力、更高效。

这个闭环系统确保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不是孤立和盲目的,而是一个基于数据、持续学习和自我优化的迭代过程。

同时,我们在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行动计划。

比如在第一阶段,我们要去奠定数据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动作。

1、选择一个简单的客户管理工具,不必追求复杂昂贵的CRM系统,像单仁牛商“佳单系统”就能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

2、进行首次线索来源分析,导出过去三个月的所有客户询盘,为每一条线索标记来源渠道比如百度、淘宝、视频号、老客户介绍等等,打上详细的标签。

3、计算初步的平均转化周期,选取过去已成交的订单,记录从首次接触到合同签订的平均天数,这就是初始的“转化周期”基准。

第二阶段就是转变营销视角,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动作。

1、举办一次“买方视角”的头脑风暴会议,召集我们的团队去讨论几个问题。

我们的客户是谁?他们怎么描述自己的需求?他们购买我们产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他们在使用我们产品前后面临什么问题?

2、创作应用场景的视频内容,基于讨论,我们可以挑选三个最典型或最有价值的客户行业,用“产品+场景+需求”策划三个短视频脚本,比如说某个行业的客户在哪里用了我们的产品,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三阶段就是长期的培育,形成规律。

比如说我们要习惯给所有新线索打标签,确保每一条新进来的线索都是详细的、可追溯的。

同时,我们要建立复盘的标准流程,每个月筛选出上个月所有未成交,但能够打上“高潜力”标签的线索。

我们要去分析这类客户和细分市场的持续需求,以及我们如何在盈利的条件下,去满足客户。

然后,由专人做一次非销售性质的跟进,比如说分享一篇相关的行业文章,或者是相关客户案例的视频进行唤醒。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工具、平台和战术总是在不断变化,我也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够走进单仁牛商,能够跟着众多的企业家和我们的团队一起把这些计划和目标落实,拿到结果。

今天,企业在视播时代包括AI时代获得成功的根本,一定是建立在三大永恒的原则之上:以用户为中心、用数据驱动决策,以及对学习的无限投入,祝福各位基业长青。

来源:单仁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