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从“跟跑”到“领跑”的强区之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09:33 2

摘要:“十四五”以来,济南市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双优”的深刻蝶变;不是单点的偶然突破,而是全域的系统性跃升。

“十四五”以来,济南市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双优”的深刻蝶变;不是单点的偶然突破,而是全域的系统性跃升。

从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崛起的产业革新,到城镇化率突破90%的空间重构,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民生进阶,“十四五”期间,历城用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标志性案例,勾勒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从“总量追赶”到“质效领跑”

稳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在历城区北部,济南国际陆港的5年变迁,是一部写满“开放”与“突破”的篇章。

2020年,董家铁路货运中心投用,中欧班列首次从这里开出,2022年吞吐量突破100万吨,2023年达155万吨,2024年突破200万吨。2025年1—9月,中欧班列到发运786列,同比增长54.12%;海铁联运班列发运522列,同比增长188.4%;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货物吞吐量131.03万吨,同比增长28.4%。

5年过去,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运输稳中有升,如今二期工程已在有序推进,正在申请海关进境粮食监管场地。视野放大到周边,陆港大厦贸综服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济南)分拨中心等多个重点物流园等载体已竣工投产,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中心项目能够提供30万吨冷库容量。去年,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又为片区发展按下新的“加速键”。

济南国际陆港的5年蝶变,是历城区“十四五”全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翻开历城“十四五”发展答卷,经济总量的跃升令人瞩目:“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千亿大关,2024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408.80亿元,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历城抵御风险、韧性生长的底气。

经济实力的跃升不止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111.28亿元增至2024年134.99亿元,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常住人口从111.2万人增至114.23万人,城镇化率从87.22%升至90.92%,城市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更深刻的变革藏在“质效”二字里。“十三五”末,历城仍受困于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动能培育不足;5年后,经济结构已“脱胎换骨”——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249家激增至2024年689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3%提至3.5%,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核心引擎。

凭借这份“质效双优”的答卷,历城区连续3年摘得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双一等”;2022年、2023年两度获评“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4年再度跻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区”名单,稳居全省县域经济“领头羊”方阵。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引领”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7月在济南临港开发区,山东雷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批崭新的数控设备正准备发往俄罗斯。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业,家装门窗智能生产线2020至2024年连续5年稳居全国销量榜首。

回溯至2020年,传统门窗生产线仍是“重人力、低效率”的代名词:一条产线需超25人高强度作业,招工难、失误率高的问题,让不少企业头疼。针对行业痛点,雷德数控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发力自动化产线研发方向,如今已累计斩获150余项国家专利,2020至2023年连续4年获评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多项技术填补门窗智能化生产领域空白。2024年,雷德数控剑指海外市场,产品成功打入澳洲、欧美等地区。

雷德数控的转型突破,正是历城区“十四五”期间万千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历城区新增市场主体1.7万家,总量达22.9万家,增量与总量双双稳居全市第一。正是一个个市场主体在创新浪潮中敢闯敢试、迭代升级,才汇聚成历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让“十四五”以来的发展质效愈发坚实。

这份转型对历城区来说尤为关键。“十三五”期间,历城区曾经历一场“刮骨疗毒”的产业转型——累计完成东部老工业区89家企业搬迁改造,济钢生产线整体关停,工业体量大幅缩减,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二五”末的6:40.8:53.2,调整为“十三五”末的2.1:26.2:71.7。进入“十四五”,历城区锚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以集群化思维重构产业版图,让“单点突破”成长为“全域隆起”。

在彩港片区,“十三五”末,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从一片田畴间拔地而起。5年来,这片区域完成了从单一产业园区到产业集聚生态圈的跨越,如今正以昂扬姿态向现代化科技城稳步迈进。目前,片区已吸引82家企业入驻,其中70余家企业已落地投产。2024年底,历城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再看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港内,思科捷体外诊断试剂产研基地项目研发的试剂、耗材,实现了国产替代。园区目前已吸引国药器械、九如生物、英华永业等29家优质企业入驻。同时,历城区实施齐鲁安替高端制剂园、宏济堂丸剂数智工厂、力诺制药注射剂、坤力疫苗等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医药产业加快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该区拥有规上医药生产企业14家,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值52.2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

再比如新兴服务业,“提质升级”同样亮眼。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1061.45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增加值达667.2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62.9%。

一系列转变,助力历城产业更显韧性。规上工业企业从2020年124家增至2024年197家,营业收入从262.95亿元增至420.79亿元,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项项变化勾勒出该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转型路径。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进”

城乡品质双向跃升

“半城半乡”是历城独特的区情:一边是加速扩张的城市建成区,一边是266个村庄近20万农村人口。“十四五”期间,历城聚焦老城、新区、乡村三大类别,分别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

老城更新不仅跑出“历城速度”,更藏着“民生温度”。作为近年来全市老城区征迁体量最大的片区,洪楼片区城市更新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还乡店城中村改造创新实施“房屋安置+房票结合”模式,累计签约612户,签约率达94%。棉麻安置地块、砺诚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36个老旧小区实施提升改造。历城区持续深化“4+8+N”城市更新体系,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的工作格局,昔日老旧片区加速蝶变为现代都市空间。

新区建设以大项目拉开发展框架。日前,唐冶片区“开放之门”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忙碌,计划2025年底完成主体结构验收,2026年竣工后将成为历城新地标。同时,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国贸二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济南·人工智能)顺利通过评审,省级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17条在建市政道路全部启动建设,塑造多组团竞合发展的区域新格局。

在乡村,四大片区建设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各美其美”的画卷。港沟片区改造后的港九路,串联9个行政村、服务10万居民,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黄金通道”,呼啸谷已开业,静心宿集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荷花路“水美乡村”片区“荷花溪田”农文旅项目开门迎客,彩石“五朵金花”片区捎近村、东泉村村庄规划获批,唐王种业小镇加快推进。

5年间,历城区城镇化率从87.22%升至90.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24:1缩小至2.09:1,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基本保障”到“品质升级”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9月27日,在唐冶,CSI**2025年国际马术场地障碍赛暨济南公开赛火热开启;当天,在历城区体育中心体育场,齐鲁超赛济南赛区首秀上演;同一天,在港沟街道,距市区最近的户外探险综合体顽酷星球·呼啸谷开门迎客。这一天的热闹场景,正是历城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该区以“文体赋能”激发消费新动能、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4月19日,2025穿越火线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在历城举办,其间带动关联消费72万元,同比增长132%。

不止于文体领域,今年以来,历城区民生福祉的“幸福清单”持续拉长:闵善综合康养示范项目顺利开工,白泉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全面竣工,33处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勾勒出一幅幅温暖图景。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让群众共享成果。“十四五”期间,历城区每年将8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从教育更加普惠公平、医疗卫生全面升级,到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稳就业促创业,再到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实、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群众获得感更强。

这一民生与发展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十四五”以来历城区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强区、城乡融合、民生为本的不懈实践。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潮涌不息的历城正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业链条、深化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必将在强省会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更多“蝶变跃升”的新篇章。

扛牢使命 跨越攻坚 全面开创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专访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张军

“十四五”时期是历城区开启全面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过去5年,历城区这一经济大区是如何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办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结出累累硕果的?围绕此,近日记者专访了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张军。

记者:产业转型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历城区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新晋的中心城区,在产业升级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张军:我们聚焦产业向“新”,始终把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坚持资源集聚、力量集中、政策集成,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相继引进中科曙光、中晶芯源等头部企业50家,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全区限上企业持续增加,累计达1846家,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超21万户,增量和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四新”投资占比达43.3%,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挥区内大院大所、科教资源作用,推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全区技术合同额突破百亿元,获评山东省科技强区。

记者:城市品质提升关系群众生活体验,历城区在优化城市格局、改善城乡面貌上有哪些思路和实践?

张军:我们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按老城、新区、乡村三大类别分别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

在老城,有机更新焕发活力。加快推进洪楼广场、东风等片区建设,引进京东MALL旗舰店、钟书阁等区域首店,全市首个“基坑气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新区,产业高地加速隆起。高标准推进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济南国贸中心、济南国际陆港、济南生物医药港等片区建设,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等一批重大平台接连落户。在乡村,科农文旅融合发展。港九路全线建成通车,芦南田园综合体、呼啸谷成为新晋打卡地,荷花路“水美乡村”村超联赛如火如荼,唐王种业集聚区奥克斯奶牛、普朗特草莓、锦鲤“三张名片”持续叫响,一幅县域振兴、城乡融合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记者: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历城区在提升群众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上做了哪些工作?

张军:我们始终认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聚焦民生向“暖”,我们从多个维度推进民生工作。

我们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4.35万个,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获评首批“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区”;深化“1+5+N+X”基层治理模式,搭建“历接历办”民生服务平台和“数智历城”指挥平台,累计解决居民事项50万项。

我们以美丽历城建设为抓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我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牵头成立全市电竞游戏产业联盟,连续承办穿越火线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承载着3000年商代文明的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全面竣工,即将开放。

我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担当实干,大力实施“红色动能集聚区”建设工程,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9条措施,重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记者:面向未来,历城区在“十五五”期间将如何继续扛起经济大区担当?

张军:未来5年是历城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十四五”收官收尾和“十五五”谋篇布局,拉高标杆、勇挑大梁,坚定不移推动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展现历城之为、贡献历城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