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记者走进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干净宽敞的交易大厅里,兰州市域地图模型以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目录分外醒目。墙面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子公司、分中心及分支机构成交的案例,当日实时交易及近期招采项目的基本情况。
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皋兰农交中心服务大厅
兰州农交中心新区分中心服务窗口
皋兰农交中心业务员入村服务
10月16日,记者走进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干净宽敞的交易大厅里,兰州市域地图模型以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目录分外醒目。墙面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子公司、分中心及分支机构成交的案例,当日实时交易及近期招采项目的基本情况。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工作核心指引与奋斗目标,及聚焦“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双向通道,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的市场平台,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防范基层微腐隐患的坚固屏障”的“四大”工作抓手与关键路径,赫然于墙。
阳光交易 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应进必进
“目前,兰州农村产权交易品种有17类、16项交易品种和1项其他类分为资源类、资产类和资金类。资源类、资产类项目需要村里出具‘四议两公开’集体决策的会议纪要,并以底价挂牌。若有2家以上的意向方,就会按照设定的竞价幅度进行竞价。”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副主任王丽如数家珍。
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设立9个县区分中心(办事处)、85个乡镇(街道)服务站、733个村(社区)级服务点,形成了四级联动交易体系。王丽介绍说,为了引导各类农村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我市各县区先后出台了涉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等农村产权进入中心流转交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实相关机构工作职责,切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应进必进,禁止私下交易或暗箱操作。
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经营范围包括交易所业务、拍卖业务、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整治服务;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水权流转管理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科技中介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国内贸易代理;政府采购代理服务;采购代理服务;招投标代理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会议及展览服务;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咨询策划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大数据服务;广告发布等。
据了解,该中心自2024系统上线至2025年9月25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643宗,交易规模突破8.69亿元。其中,流转土地面积30.53万亩,规范财政涉农项目资金4.39亿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交易额1.13亿元。
畅通渠道 构建城乡要素流动市场体系
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产权的清晰界定与高效流转成为激活农村资源资产价值、促进农业升级发展、推动农民有效增收的关键一环。我市已建成标准化交易场所近2000平方米,并配备全流程数字化交易系统和移动端App,联通自然资源、公共资源等系统平台,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业务的统一平台,负责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开发、建设、运营和维护,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操作流程、规范文本,对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品种进行设计、开发与应用,以及农村产权交易业务的培训与指导。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推介活动,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政策宣传咨询,组织开展农村产权现场或网络竞价交易,出具交易鉴证书,指导和管理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
县(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负责落实“五有”要求:有固定交易场所、有充分经费保障、有稳定工作队伍、有统一交易规则、有规范交易程序。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申请的逐级审核、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交易结算、抵押登记、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与指导。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入场流转交易。同时,负责指导产权流转交易前期准备工作,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乡(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础平台,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监管,负责承担本乡镇(街道)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的收集、初审、复核、上报、录入,提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和业务咨询服务,以及对村级相关工作的指导培训。
村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点主要承担本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的收集、初审、上报工作,提供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服务。
产权交易 涉及3大类17个交易品种
在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法律法规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入场流转,交易方式、期限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守非金融化、非证券化、非期货化的底线。该中心现阶段的交易品种主要有:农村资源资产类、农村农业项目招商投资类、农村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类,覆盖农业生产全要素。
农村资源资产类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其他承包方式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未发包和其他依法可以流转交易的耕地、草地、养殖水面等经营权。
“四荒”地经营权。农村集体所有的“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坑塘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权。
林权。包括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由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除集体土地所有权)。
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小型水利设施的使用权。
农村用水权。核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的农业初始水权。
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
农业类知识产权。涉农专利、商标所有权及使用权、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地理标志及其产品保护和农业科技成果等农业类知识产权。
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在规划范围内,依法取得的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使用权。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皋兰县)。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土地。
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收益分配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净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个成员(股东)所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数额所对应的财产权益和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及闲置农村住房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权、使用权。
农村安置房租赁。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含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为载体,建设的集中居住区中的住房、商铺、设施用房,以及因建设项目拆迁,未办理国有产权登记手续但可提供其他权属依据的集中居住区中的住房、商铺、设施用房等。
农村农业项目招商投资类涉及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耕地、建设用地、高标准农田、旱改水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类项目。
农村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类涉及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乡(镇、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自有资金、财政资金(依法必招限额以下工程项目)、捐赠资金或其他来源的资金实施的各类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
农村货物和服务采购。乡(镇、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自有资金、财政资金(政府采购限额以下项目)、捐赠资金或其他来源的资金采购货物和服务。
其他与农村产权相关、依法可以流转交易的品种。以上品种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村土地的,应当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完善机制 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新模式新方法
据了解,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应具备产权权属合法清晰、交易双方具有流转交易农村产权的真实意愿,流转交易的方式、期限、项目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定的条件。交易程序按照交易申请、委托受理、信息公告、受让受理、交易中止与终止、组织签约、交易鉴证、归档备查等程序进行。
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我市始终立足服务“三农”改革大局,通过持续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农村产权交易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全市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兰州农交中心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机制,联合省外10地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合作联盟,推动资源跨域配置。联系省内13市州及多个试点县区商讨合作模式,与敦煌市共建统一市场体系,为陇南市提供林权推介服务,以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同时,深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通过“交易+金融”模式,与兰州银行、工商银行、省农担公司、农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引进江西金融发展集团、成都锦泰保险等国有机构,推出了“交易鉴证贷”“履约保函”等产品。榆中县将交易鉴证书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重要依据,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成功获得银行融资1.33亿元,引入保险机构开发涉农履约保险,降低了交易风险。
在此基础上,兰州农交中心以数据要素赋能金融,重启建设全省领先的兰州“三农”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数据,推动“三农”数据要素集聚,释放“三农”数据价值,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授信依据,推动“数据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三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兰州日报记者 张万宏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