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的力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0 06:02 2

摘要:读唐代笔记,有一个家族的人物颇让我惊奇。即以张鷟为首,后辈如张荐、张又新、张希复、张读等,史载他们的天资与性格相近,代代相传,而且几代人均以文章传世,文体主题趋同,文风气质相像,足见文化传承的力量。还有在他们的婚姻中,配偶一方的融入,也对其家学产生影响。常言“

转自:辽宁日报

读唐代笔记,有一个家族的人物颇让我惊奇。即以张鷟为首,后辈如张荐、张又新、张希复、张读等,史载他们的天资与性格相近,代代相传,而且几代人均以文章传世,文体主题趋同,文风气质相像,足见文化传承的力量。还有在他们的婚姻中,配偶一方的融入,也对其家学产生影响。常言“门当户对”,他们能够联姻,除去世俗的认知,彼此家风的类同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张希复的岳父牛僧孺,牛氏家族的气质,必然会在其外孙张读的身上有所体现。凡此种种,本文浅释如下。

张鷟与《朝野佥载》

张鷟(660年—740年,一说约658年—约730年),字文成,号浮休子,唐深州陆泽县人。“鷟”字的来源,《旧唐书·张荐传》有记:张鷟“聪明绝伦,书无不览。为儿童时,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鸑鷟也,为凤之佐,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明廷’,因以为名。”张鷟早年才学出众,有说:“如此生,天下无双矣。”又说:“张子之文如青钱,万选万中,未闻退时。”故张鷟有“青钱学士”之誉。但张鷟“性褊躁,不持士行,尤为端士所恶。”所以仕途一直不顺,开元中被人举报“言鷟语多讥刺时,坐贬岭南”。然而他的文章却名扬天下,“鷟下笔敏速,著述尤多,言颇诙谐。是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突厥默啜可汗入侵唐朝,还会问唐使张鷟在做什么?听说他被贬官,不禁叹道:“国有此人而不用,无能为也。”再如新罗、日本等尤其看重张鷟的文章,经常派人来唐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其才名远播如此。”当然对张鷟的文章也有负面的评价,《新唐书·张荐传》说:“鷟属文下笔辄成,浮艳少理致,其论著率诋诮芜猥,然大行一时,晚进莫不传记。”史评张鷟是唐初志怪过渡到传奇的关键人物,他存世的著作有小说《朝野佥载》《游仙窟》,以及判集《龙筋凤髓判》。

张鷟的三部著作,一是《朝野佥载》,因书中记载内容,多为时人时事之实录,对后世治史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唐史所引用。但因作者追求谐谑文风,热衷于记录传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值,常为后人诟病。洪迈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容斋续笔》)鲁迅说:“鷟书之传于今者,尚有《朝野佥载》及《龙筋凤髓判》,诚亦多诋诮浮艳之辞。”(《集外集拾遗》)二是《龙筋凤髓判》,它是一部骈体文判例集,判词结合律学素养与司法经验,被宋元明清司法体系奉为范本,甚至影响到日本、朝鲜诸国。《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胪比官曹,条分件系,组织颇工。盖唐制以身、言、书、判诠试选人,今见于《文苑英华》者颇多,大抵不著名氏。惟白居易编入文集,与鷟此编之自为一书者,最传于世。居易判主流利,此则缛丽,各一时之文体耳。洪迈《容斋续笔》尝讥其堆垛故事,不切于蔽罪议法。然鷟作是编,取备程试之用,则本为隶事而作,不为定律而作,自以征引赅洽为主。言各有当,固不得指为鷟病也。”三是《游仙窟》,1万余字,文体为骈文。鲁迅作序说:“《游仙窟》为传奇,又多俳调,故史志皆不载;清杨守敬作《日本访书志》,始著于录,而贬之一如《唐书》之言。日本则初颇珍秘,以为异书;尝有注,似亦唐时人作。”(《集外集拾遗》)又说它“文近骈丽而时杂鄙语”。郑振铎说:“它只写得一次的调情,一回的恋爱,一夕的欢娱,却用了千钧的力去写。”(《中国文学论集》)此书当时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坛颇有影响。

张荐与《灵怪集》

张荐(744年—804年),字孝举,张鷟之孙,两《唐书》均有张荐传记。《旧唐书》称:“荐少精史传,颜真卿一见叹赏之……荐自拾遗至侍郎,仅二十年,皆兼史馆修撰。三使绝域,皆兼宪职。以博洽多能,敏于占对被选。有文集三十卷及《史遁先生传》《五服图》《宰辅略》《灵怪集》《江左寓居录》等,并传于时。子又新、希复,皆登进士第。”《新唐书》称:张荐“敏锐有文辞,能为《周官》《左氏春秋》。初为颜真卿叹赏。”

张荐《灵怪集》二卷已佚,《太平广记》引有十余条。举二例:一是《慕容垂》:“唐太宗征辽。行至定州,路侧有一鬼,衣黄衣,立高冢上,神采特异。太宗遣使问之,答曰:‘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言讫不见。问之,乃慕容垂墓。”慕容垂是后燕开国皇帝。二是《敦翰》:却说天上的织女来到人间,与郭翰相会。郭发现织女的衣服奇怪,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这便是“天衣无缝”的由来。后来织女回到天上,一年后使侍女送来书信相问,并赠诗二首,诗云:“河汉虽云阔,三秋尚有期。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朱阁临清汉,琼宫衔紫房。佳期情在此,只是断人肠。”郭翰奉上答书,也附诗二首,诗云:“人世将天上,由来不可期。谁知一回顾,交作两相思。/赠枕犹香泽,啼衣尚泪痕。玉颜霄汉里,空有往来魂。”

牛僧孺与《玄怪录》

牛僧孺(780年—848年),字思黯,唐安定鹑觚人。育有五男六女,第三女嫁于张荐之子张希复,生子张读。(《樊川文集》)牛僧孺有著作《玄怪录》传世,宋赵彦卫称其为牛僧孺应贡举时的温卷之作。(《云麓漫钞》)鲁迅赞道:“选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玄怪录》。”(《中国小说史略》)

张牛两家联姻,《唐阙史》中记有一段传奇故事:一位名字叫许道敏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即将大功告成。快到应试之时,赶上张希复与丞相牛僧孺的女儿成婚大礼,许道敏受邀参加。没想到此后时运逆转,屡试不中。直到二十年后,才再次转运中举,而同时中举的人中,有一位十九岁的青年,名字叫张读,他“乃道敏败于垂成之冬,傧导张希复之子,牛夫人所生也。”(《太平广记》)

张希复与《寺塔记》

张希复(生卒年不详),字善继,张荐之子,张又新之弟。张希复中年早逝,没有留下著作,但他与段成式相交甚密。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著文《寺塔记》上下篇,记载了段氏与张希复、郑符巡历长安寺庙的往事,留下三位好友的许多联句诗。不过段成式写《寺塔记》时,张、郑二位均已逝去,“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酉阳杂俎续集》)本文录《寺塔记》中连句诗一首:“《闲中好》: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梦复)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柯古)闲中好,幽磐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善继)”(《寺塔记》)按:郑符字梦复,段成式字柯古,张希复字善继。

张又新与《煎茶水记》

张又新(约公元813年前后在世),字孔昭,张荐之子,两《唐书》均有传。《旧唐书》称:“又新幼工文,善于傅会。”《新唐书》称:“元和中,及进士高第,历左右补阙。性倾邪……又新善文辞,再以谄附败,丧其家声云。”《唐才子传》称:张又新“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礼部侍郎韦贯之下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或曰“连中三元”。

张又新平生志愿,一者“不在仕宦,惟得美妻。娶杨虔州女,有得无色,殊怏怏。”《本事诗》记有他后来的一段风流韵事。二者“喜嗜茶。恨在陆羽后,自著《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行于世。”(《唐才子传》)《煎茶水记》约九百字,记载名士论水的品位,陆鸿渐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又称水有二十品,“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雪水第二十。”刘伯刍称水有七品,“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淮水第七”。张又新云:“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煎茶水记》)

张读与《宣室志》

张读(833年—889年),字圣朋(一作圣用),张鷟之玄孙,张荐之孙,宰相牛僧孺之外孙,张希复之子,两《唐书》均有传。《旧唐书》称:“希复子读,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著有《西狩录》《神州总载》《宣室志》。

《宣室志》,“宣室”为古代帝王所居正室的统称。汉文帝曾在宣室召见贾谊,探问鬼神之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张读以“宣室”为书名,多记神仙鬼怪狐精、佛门休咎故事,归于神怪小说一类。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