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影帝郑则仕被传离世,本人出镜:放心我还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0 05:59 1

摘要:74岁影帝郑则仕于10月18日在社交平台亲自出镜辟谣去世传闻,直说“放心,我还在”,并确认已重返TVB拍剧

74岁影帝郑则仕于10月18日在社交平台亲自出镜辟谣去世传闻,直说“放心,我还在”,并确认已重返TVB拍剧

视频发布于10月18日,当事人亲口回应

那句“放心,我还在”,短短五个字,像把窗户一推开,让人先把心放回肚子

说白了,最权威的消息,还是得听本人怎么说

他说的原话是:“放心,我还在”

我当时正给晚饭收尾,手机震了一下,朋友在群里丢来一句“肥猫怎么了?”

没两分钟,我刷到郑则仕出镜的辟谣视频,背景安静,人气色也不错,话不多,信息足够清楚

换句话说,该戳破的谣言,不必废话

郑则仕,1951年出生于潮州,是两届金像奖影帝

很多人是从《何必有我》《肥猫正传》认识他,后来又在《重案组》《追龙》《跛豪》《叶问》里看见,角色一换再换,那个稳当的劲儿没变

因“肥猫”系列深入人心,很多人干脆叫他肥猫

这次传闻一冒头,评论区里“肥猫要健康”的留言一片,你能感觉到大家把他当熟人一样牵挂

更扎心的是

过去他多次被莫名其妙传“去世”,这次再来一次

作为观众,每次遇到这种消息,总会先打个问号:来源哪儿来?

谁说的?

有没有证据?

说白了,任何涉及生命的消息,应该先停一秒再转发

当前最关键的信息只有一句:人好好的

接着的信息更新也很快

19日至20日,多家媒体跟进报道此事

这两天,不少新闻号把时间线捋了一遍:谣言出现、本人出镜、媒体确认,路径清楚,节点明白

他已重返TVB拍剧,这是真实、可核的近况

这句话值得单拎出来,因为剧组状态、工作节奏,是判断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最直观坐标

我注意到视频里他的表情挺松,像刚处理完一件小事,眼神平稳,说话干脆,没有情绪对抗

当事人亲自出镜,是这场辟谣里最有力的证据

换句话说,任何第三方都不如“本人出面”有效,尤其是涉及健康与生死的话题

说到底,名人辟谣的最佳方式,就是本人出镜

为什么类似的传闻总会冒头?

有业内人士提到,转发和搬运,在社交平台上像流水线一样高效,但校验环节常被省略;

有的账号靠“震惊体”吸眼球,先发再改,错了也不疼

这就造成了信息的“短路”

从舆情角度看

这波亲自辟谣,既消除了公众的疑虑,也稳住了他的个人形象

对平台生态而言

反复出现的死亡谣言不是小事

它消耗信任,也让真正需要传达的消息被噪音淹没

我想起家里书柜上的一张旧影碟封面,郑则仕穿着白衬衫,笑得有点憨厚

那是我父亲常说的“有分寸的演员”,喜怒哀乐不夸张,但让你信

他这次在镜头前说“我还在”,就是那个分寸:不愤怒、不装腔,信息到位

关于名人生命的消息,请把“确认”放在“转发”前面

这不只是媒体的职业守则,也是我们每个普通用户的自我要求

商业层面

他重返TVB拍剧,被看作能带动一定的收视与关注

这事不需要提前夸张,它本身就有分量——两届金像奖影帝的回归,至少在剧集质量的“稳定器”上加了一道保险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的工作状态良好,职业规划还在继续

真正的看点是他的新戏什么时候播、表现如何

我更关心他会被安排什么样的角色:继续做那种带着温度的“市井人物”,还是再试一次反差更大的角色类型?

也许有人会问,遇到类似传闻,我们还能做什么?

经验很朴素:先找“源”,再看“人”,最后再决定是否扩散

有多位知情者反映,这次的传闻扩散快,澄清也不慢,说明当事人和媒体的反应通道在起作用

这是一件好事

信息的矫正不该靠“等待”,而是靠“主动”

更长远的影响是信任的修复

观众对演员的感情,往往是不经意间建立的:一个角色、一句台词、一段气质

郑则仕的“肥猫”形象就是这样,时间拉长,情感自然发生

所以当谣言刺穿这层关系时,人会本能地防御

这次事件的结果清楚、成本不高、速度够快,是一次值得记住的正确应对

最后把话收回来

人平安,工作继续,消息来源明确,这是目前我们需要知道的全部

至于后续,我希望看到的是他在新剧里交出的新鲜感,而不是再来一次无谓的闹剧

这才是观众和创作者之间最稳固的关系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