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单从喜剧上说,这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走向失败,大概率是喜人系列节目的最后一舞。
前一阵子我夸马东老师,说他的综艺嗅觉灵敏,米未的节目制作水平很高。
当然,从热度上看,《喜人奇妙夜2》还是成功的。
可单从喜剧上说,这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走向失败,大概率是喜人系列节目的最后一舞。
真应了土豆的那句:喜剧节目到后来就是会变得不好笑的。
无论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还是《喜人奇妙夜》,作为新式喜剧综艺受众群体定位一直很稳定,就是青年上班族。
《喜2》的前两期还是能让我感觉到脱离工作的全身心放松,但近两期节目的观感上已经让我感觉到了明显的乏累,和演员们一样累。
问题出现在哪?
01
同质化的诡异内卷
首先节目本身的审美导向出了问题,创作者们对话剧质感、服道化、情节反转、情感升华的追求大于了喜剧本身。
现场观众投票对于演员来说相当于做题,以前的节目中,观众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创作者也在摸索观众的喜好,所以作品类型多样,有生命力。
现在的喜剧小队大多已经找到了一个求票的答题公式,节目开始变得套路化。
导致我看完节目以后有点怅然若失,烦得我只能去回顾喜剧节目里的上古真神《爱笑会议室》,直接笑到胃痛。
在《喜2》里,百花齐放的感觉,已然消失殆尽了。
创作者的灵感几乎被比赛榨干,节目似乎并不愿意给新人更多机会,荧幕上全是老面孔,大家陷入了一场殊途同归的内卷。
新喜剧开始落入了老式小品的窠臼,这里也没有能够在创作和表演上开宗立派的人。
胖达人和张兴朝、李嘉诚的外星从,也只不过是把漫才风格稍加改良传递给观众。
某某某和四世同堂则少了一些“活人”味儿,像是那种屡出佳作的学院派高手,唯缺一点神来之笔。
所以我更偏爱酷腾天放和蒋龙张驰,但前者在《天放的方舟》里被内卷成了抱个小狗上价值,藏起了他们天生喜感的优点,在不擅长的方向和别人卷。
后者用力过猛的《伯牙绝弦》成了强弩之末,两位白月光害怕到把所有舞台效果全上齐,才勉强收获了毁誉参半。
有那么一瞬间,我真希望节目的表演指导不是杨天池,而是赵本山,让他教教演员们如何去除表演味儿。
硬说这一季的惊喜,可能只有雷子和海维go,雷子的喜感自不必说,但他在这里算不上新人。
海维go的两位演员本应该也成为这一季重点捧的新星,但却惨遭节目组打压,《三顾茅庐》如此优秀的作品只配拿个全场最低分。
由此可见张兴朝这个怪咖也不过是个意外,这一季节目组对捧新人毫无兴趣。
02
饭圈化地圈地自萌
诡异内卷或许是赛制和压力的锅,真正会把《喜2》搞臭的,是节目已经彻底变成了圈地自萌。
《喜2》我一期不落,但我知道它不可能成为国民喜剧节目,因为它的受众几乎只有年轻人。
我妈看《爱笑会议室》会笑到前仰后合,而《喜人》的很多点她根本get不到,也笑不出来。
在这样的定位下,自从换了新东家,节目居然还要选择缩小观众范围自娱自乐,舞台上还是舞台下都是如此。
舞台上反复用那些灵感枯竭的内部梗,新观众根本不知道说的什么。舞台下大搞衍生节目,推崇饭圈文化。
这本质是对正片不自信的表现,或者说想大捞粉丝一笔。录制现场坐了一批饭圈人士,新人团体怎么可能有机会?
所以这一季大部分作品都成了人保戏,而不是戏保人。
胖达人的《吐槽吧,吕小严》角色互换挺有新鲜感,但是如果作为一个独立作品来看,根本不知所云。能得票就是基于下面的观众认识他们。
喜剧团体搞饭圈文化做团综?那只能说明一点,这个团体已经创作不出好作品了,要靠饭圈锁住流量转型,德云社就是前车之鉴。
米未不如问问自己,《喜2》这些喜剧小队真的创作不出好作品了吗?我想更可能是被一些东西限制住了。
几乎所有的小队都在尝试用各种议题渴求年轻人的共情,去讨好观众。
“去他的,我今天就是要逗笑你!”
有这样觉悟的演员已经在这个节目中退场,或者被磨平了棱角。
03
是好演员,但不是喜剧演员
当我对比《喜2》和《爱笑会议室》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两者观感上的差别。
《喜2》密集的笑点能让我时不时笑几下,也可能在剧情上惊艳我,但笑到打滚从不存在。
而《爱笑会议室》的兄弟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逗笑你。所以他们常常能让我笑到丧失行动能力。
毫不客气的说,一期《喜2》的笑点加在一起,都未必比得上张一鸣那首西班牙情歌《那天我吃了根冰棍儿就走了》,那绝对是国内喜剧界的神之一笔,“狗坨子”的巅峰之一。
《喜2》中有太多优秀的演员,但其实没有多少是纯粹的喜剧演员。
好的喜剧演员应该有一个特点,他的喜剧形象高于演员本身,他只要出场,不需要做什么,举手投足间你看到他就想笑。
赵本山再成功,你看到他仍会想到那个老农形象忍不住笑。
沈腾再有名,看到他脑海里就会浮现“你过来呀!”
《爱笑会议室》时期的张子栋,只要一出场嘉宾就开始蚌埠住了。
后期发展最好的乔杉,大脸一露,你就会想到他要大保健。
而《喜2》的这些王牌小队,几乎都做不到这一点。
看到刘旸,你会想到一个能做播客、能说脱口秀、能讲英语的文化精英。
看到刘同,你会想到一个睿智理性的创作者形象。
看到松天硕,你会想到一个表演能力很强的武行。
看到张维伊,不仅不好笑,还招人烦了。
这些都只是喜剧界的偶像演员,而不是喜剧演员,他们引人发笑的能力,甚至赶不上五条人。
《喜2》里真正有潜质成为纯正喜剧演员的并不多,土豆、吕严、张兴朝、雷子、酷腾、天放、蒋龙、张驰、邓帅、李飞、杨雨光、王继续……
造成这种现象的除了演员本身以外,就是节目组一直有意将演员们打造成偶像派,营造都市感,时尚、先锋、潮流,演员们也顺从了这种风格。
可一旦顺从了这种风格,当演员们走出了喜人舞台,竞争力就被削弱了。大多数人只能成为一个普通演员在影视作品中客串,想要走上大荧幕就和喜剧渐行渐远。
读到这,你会发现困住这个节目的真正藩篱。
《喜2》归根到底是基于都市白领群体的潮流文化,而不是喜剧文化。
这不仅是《喜2》的问题,也是脱口秀的问题。
下期,我们就来谈谈脱口秀。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