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贵池,1918年,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许历农。那会儿正值军阀混战,外人进门带泥,家里日子也不算好过。家长嘴很紧,舍不得给自己添件新衣,却咬牙让孩子去读点书。十几岁的许历农蹲在暗小的书房里翻着旧书,别人做的梦是早饭管饱,他却一心想着“为国争气”,就这
安徽贵池,1918年,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许历农。那会儿正值军阀混战,外人进门带泥,家里日子也不算好过。家长嘴很紧,舍不得给自己添件新衣,却咬牙让孩子去读点书。十几岁的许历农蹲在暗小的书房里翻着旧书,别人做的梦是早饭管饱,他却一心想着“为国争气”,就这样埋下了后来的伏笔。
没几年,日寇愈加肆虐,村里坐茶摊的老人们唠起日本军进村的故事。许历农在一片愤懑情绪里,决定参军。他觉得,光砸拳头没用,得去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他进了黄埔军校江西分校,排队集合时他站在最前面,裤脚都带着补丁。刚满二十,就成了枪下一名学生兵。兴许迟疑过,可又有什么别的路能走?
战火过处,不死成难题。抗日战争爆发没多久,他就被派去前线守山头。三天没合眼,也就三天没好好吃口热饭。百余人硬是在山头上顶住了日本兵的炮火。不到第四天,他就差点昏厥,嘴唇发白,心里却一直绷着那根弦。
没人会忘,皖南事变狼烟四起。国共两家彼此猜忌,许历农执行的命令多少带着无奈。新四军遍地尸骨,他心里并不好受。深夜写日记时,他写过一句:“自己人杀自己,到底为谁?”只不过谁也没法说个明白。
抗战胜利那天,村子的鞭炮声盖过了一切。可胜利仿佛是另一本薄薄的旧帐,全中国连夜又绷紧了弦。许历农这时候既高兴又有些发毛。不等喘口气,新的内战又要开始。他所在的部队转战华北,解放军步步紧逼。最后平津战役失利,他带着一身泥逃到了后方。
说实话,谁都想赢。但人总有输的时候。大部队败退台湾,他也被裹挟其中。离开大陆那天回头看了一眼,谁也不会知道这就是诀别。家里那个三个月大的女儿,面对父亲的离去,可能都没反应过来。他说打完仗就回来,可他自己也清楚,这世界变了样。
到台湾头几年,说是日子新,其实连锅盔都吃不上。满大街是从大陆过来的疲惫旧兵,谁也没劲去琢磨以后。蒋介石喊着反攻大陆,重建军队。许历农顺坡爬升,从普通军官一路干上来,到了1970年干到副军长。后来更是一步步高升,成了“陆军二级上将”。责任翻着涨,心里压着石头。
整理作战计划、整治部队、写宣传战文书,他一天不松懈。可另一个腔调的声音也在心里弹叠,有什么是真的?政策之下不过是被忙乱的命令裹挟。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是实权职务,但更像一副枷锁。
台湾政局浮动,蒋经国登台想搞点新意思,党内老一辈们却守着过去的传统。李登辉后来居上,公开喊“台独”,用力割裂两岸关系。许历农听得脸都白了,在会议上犯冲,没人理他。他摔笔子拍桌子也没什么用,老将军终归要被新潮流带下水。
压不住火,1993年他索性带人退了党,另起炉灶拉了一批老国民党人成立新党。他们打着“一个中国”旗号,大街小巷发传单,誓要把祖国统一挂在嘴上,但台湾内部多是冷眼。老同事私下跟他讲,“你累了吧,不得劲就歇歇”,他偏不。
**许历农到了这个节骨眼,说的是坚持,但家国一体,理想跟现实怎么能一刀切?矛盾和妥协,折磨过他,也激励过他。**
1987年蒋经国终于松绑,台湾那边老兵可以回大陆探亲。那一刻,许历农心头五味杂陈。几十年没见的亲人还能认出来?他给女儿写信,怕寄丢了,就让朋友绕道带信,又怕她不认。1989年,一封信面世才算了结,女儿长成了大人,可命运坎坷,因为“反动军官”之女,屡经波折。
见面那天,桃园机场闹哄哄的,他的背影瘦削。女儿走到他面前,他愣着盯了好久才敢抱,泪掉下来。旁人说这场面煽情,他不觉得,几十年一声不响,抱着女儿那刻,全世界都清净了。
交流的门一打开,再想关上就难了。许历农当即决定发起两岸老兵对话,让那些曾经刀剑对立的人坐在一起吃饭、闲聊。回忆是一道看不见的沟壑,把人困在原地。可许历农倔,说要和平,说要让年轻人懂得祖国其实是一家人。
**努力推动两岸统一,光靠口号没用,老兵们纷纷响应,他们涌进“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分享彼此的故事。**
讨论到后来,有人说大陆早饱早暖,有人说台湾也不差,其实这里头哪有绝对的好坏?对话多了,隔阂慢慢松动,舆论从反对变成了习惯。这一轮折腾下来,许历农觉得历史就是道临时画出来的线,翻过去依然亲人。
不过,台湾那边的“台独”势力死盯着没松手。许历农公开信里说台独伤害民族感情,有年轻人骂他“背祖卖台”。他绷直脊梁,满脸都是信念。但转过头他又疑惑——如果大家都只看眼前利益,那统一真的有希望吗?
事实摆在那儿,两岸经济差距越来越小,台湾的新生代淡化了血缘意识,认同感稀薄。许历农在一些台湾高校演讲,年轻人看手机,提不起兴趣。有人劝他与其劝人,不如随缘。他却还愿意继续劝。
现在,他已106岁了,腿脚不再利索。即使有人怀疑他过于固执,他依然出现在各种两岸场合。最近中国青年网采访里,他还提到,黄埔精神要继续传下去,两岸如果不能统一,会是他终生之憾。
有意思的是,这些年他见证大陆的快速发展后,对原有的执念反而多了游移。过去他拼死喊统一,现在觉得也许“彼此尊重”也不失为一条路。可转回来,他又说统一是一生的信条。
这些年发生过的事,像极了两岸底色的转折。从五十年代带枪对阵,到如今隔海喊话,谁是谁的敌人谁又是谁的亲人,真没个定论。有的道理讲出来高高在上,可落在一个老头身上,它就是骨血、本能,谁与谁能割裂的开?有些故事只能往心里藏,外人听着只觉得复杂,他却始终挂念着回家的路。
许历农这一生,一半铁血一半柔情,跌撞着还在奔走。人说时代弄人,他比谁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况味。
正因这样,历史才变得没有标准答案。时代变了,老人还在。
——数据及部分事实依据:
1. 中国青年网2024-06-19 《106岁台湾抗日将领许历农呼吁两岸黄埔人:秉持黄埔精神,携手完成统一》(截图见附件)
2.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2-03-17 《为抗战老兵记录历史:许历农(台湾)》(截图见附件)
3. 上观新闻 2021-04-13《102岁的“许老爹”,余生最大愿望是看到统一》(截图见附件)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