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马哈引以为傲的全尺寸运动车型YZF系列中,位于顶峰的YZF-R1M。这台机器通过在MotoGP和WSBK等最高水平的比赛中积累的技术反馈,超越了市售车的性能。
雅马哈 YZF-R1M
雅马哈引以为傲的全尺寸运动车型YZF系列中,位于顶峰的YZF-R1M。这台机器通过在MotoGP和WSBK等最高水平的比赛中积累的技术反馈,超越了市售车的性能。
从战后复兴到高度经济增长,1960年代,日本首个真正的赛车场铃鹿赛道诞生了。以高桥国光先生为首的许多日本骑手挑战世界,国内制造商不断推出高性能赛车。最终,在21世纪初,建立了压倒欧美势力的黄金时期。然而,回顾近年来的公路赛车,从MotoGP开始,最高等级的舞台上占据上风的都是欧洲制造商。但是,以“世界最好的摩托车大国”为傲的日本制造商不可能对此袖手旁观。通过改进底盘、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翼片……一系列的改进已经初见成效,复苏的迹象已经显现。
其中,雅马哈的动作引人注目,终于将发动机从直列4缸更新为V型4缸。曾经由瓦伦蒂诺·罗西和赫尔穆赫·洛伦索在MotoGP中称霸的雅马哈顶级赛车YZR-M1。其直接后继者YZF-R1M是一辆真正的赛车复刻版,在V4更新之前被认为是最为成熟的车型。这次,我们将彻底品味YZF-R1M的“现在”。
在雅马哈的超级摩托中处于顶峰的是YZF-R1M。当谈论其传承时,首先必须提到的是FZR系列。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期间,FZR以“Genesis(创世纪)”之名采用先进的框架和发动机布局,成为赛车复制车热潮中的核心存在。继承这一传统,1998年推出了第一代YZF-R1。
R1是一台与传统1000cc超级摩托车截然不同的存在。尽管属于公升级,却实现了类似750cc的紧凑性和敏捷性,将当时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其创新性至今仍被称作“超级运动的代名词”。
以R1为基础,Yamaha投入了其拥有的最新赛车技术的旗舰产品,这就是这里介绍的YZF-R1M。虽然外观上与R1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内部却是全新的。通过碳纤维制成的整流罩进行轻量化,采用奥林斯的电子控制悬挂系统,以及基于赛道行驶的高精度电子控制系统。这不仅仅是对公路版的延长,而是作为MotoGP赛车YZR-M1的直接“真实赛车复刻版”来定位的。
另外,R1和R1M的区别在于“驾驶的精度”。如果将R1定位为同时兼容街道和赛道的全能选手,那么R1M就是为了在赛道上达到极限而设计的机器。电子控制系统会补偿骑手的操作,确保始终拥有最佳的牵引力和稳定性。这确实是职业骑手在世界锦标赛上所追求的领域。
即使在超级摩托车市场进入成熟期的今天,YZF-R1M仍然是展示雅马哈技术实力的象征性车型,并且是YZF系列的最高峰。尽管不断进化,它仍然继承了初代R1所提出的“比任何人都更快,比任何人都更轻快”的哲学。这就是YZF-R1M。
2025年款的YZF-R1M进行了更新。像往常一样,整流罩大量使用了碳纤维材料,但这次在左右前整流罩上新增了大型襟翼,使其一眼就能看出是新型号。一些行业内部人士开玩笑说“终于长出了翅膀”,但实际上,这提升了空气动力特性,增强了前部的的整体感。外观的震撼力也有所增加,我个人认为这是值得欢迎的进化。
发动引擎开始行驶,首先让人惊讶的是它的易操作性。在低转速域——具体来说,从每分钟3000转开始,就展现出丰满的扭矩,在城市中也能出乎意料地顺畅行驶。曾经的赛车复制品所具有的神经质完全不存在,然而一旦你大幅打开油门,它瞬间就会露出獠牙。这正是现代旗舰车型所具备的“二面性”。
骑行姿势具有超级摩托车那种强烈的前倾姿态,具有攻击性。然而与其他超级运动摩托车相比,它的空间更为宽敞,因此车身的操控非常容易。在普通道路上,使用低档(1档)和次低档(2档)就已足够,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超过法定速度。行驶中,油箱的内侧部分会充分吸收并传递热量,让骑手在骑行过程中能切身体验到车辆的“真实感”。
仪表盘调整在伏卧姿势时最易观察的角度,如果位置不恰当,信息会稍微难以读取。我个人也想通过模拟仪表盘确认最高时速,但这也可以说是最新车型的妥协。毕竟,这是一款不适合休闲骑行的摩托车。始终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运动。这正是YZF-R1M的本质。
在高速公路和蜿蜒道路上的表现是压倒性的。超过7000转时,突然加速,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咆哮,仿佛要被吸入路面般的感觉。大脑在头骨内摇摆,坦率地说,甚至会有一种“做了不应该做的事”的罪恶感。然而,这种罪恶感也是操作R1M的快感之一。
最新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此次重新设定的悬挂系统能够精准地支持骑手,使其能够如此得心应手地发挥出如此强大的动力。前轮的接地感极佳,转弯的感觉就像是“有趣地转弯”。作为一款纯粹的赛道机器,它在公路上也能让人尽情享受顶级的运动骑行体验,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
当然,谁骑上它都能享受,但毫无疑问,它是一款特别的车型。拥有相应的骑行技巧,就能更接近这台机器的本质。不过,即使不能做到像擦肘一样的骑行,也没问题。只要骑上它,就能给你足够浓厚、无可替代的时间。
一旦驾驶起来,就能获得不亚于任何超级跑车的愉悦感,甚至在驾驶前都会忍不住想要喝点能量饮料来激发兴奋感。沉醉于罪恶感和兴奋感——这就是在V4化即将到来之际,完全成熟的YZF-R1M的姿态。
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998cc,采用交叉平面曲轴的R1M的心脏部分。在最高输出功率超过200马力的同时,最新车型通过调整燃烧效率和电子控制,使操控性也得到了进化。与约200公斤的车体结合,拥有惊人的功率重量比。
配备奥林斯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前叉在最新车型中重新调整了阻尼特性,获得了更准确的接地感。采用布雷博卡钳和320mm直径的盘,展现出强大的制动功率。同时,还配备了专用设计的轻量轮毂和高抓地力轮胎。
新型R1M配备了左右大型翼片,大幅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和前部接地感。M字型导流管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优化了空气动力,通过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实现了轻量化和质感提升。这前脸不仅具有震撼的视觉效果,还具备精准的驾驶性能。
座椅高度为860毫米,从这个数值来看,脚踏板的适配性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即使在前倾姿势下,骑手和油箱也能自然贴合,因此可以认为是最优的。乘客座椅的形状经过刷新,设计得更加紧凑且有稳定性。
R1M的燃料箱采用铝制底板并施以透明涂装,实现了高级感和轻量化。容量为17L,能够满足长距离行驶需求,其形状设计使涂料自然贴合骑士的腿部。即使在前倾姿势下,也能获得驾驶舱的集成感,支持进攻型骑行。
仪表盘的角度和显示内容得到了优化,在俯身的姿势下特别易于查看。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转速表和速度计的信息,而且还强化了适用于赛道的的功能如换挡指示器和圈速显示。
踏板设置在后方、较高的位置,但与想象中的相比,脚部的的空间并没有那么局促。离合器板有足够的面积,可以在脚踝部分获得良好的支撑感。通过快速换挡器,可以在不操作离合器的情况下进行升档/降档。
驾驶席优化了分体式操纵杆的倾斜角度,即使在前倾姿势下也不易疲劳且易于操作。通过顶部桥的减重加工,实现了轻量化并视觉上展现出精干感。开关等部件根据操作性进行布置,模式切换和电子控制的各种设置也能直观地进行操作。
新型YZF-R1M的尾灯形状有所改变。车牌支架设计便于拆卸,提高了赛道行驶时的轻量化和可维护性。此外,其设计受到了MotoGP赛车的影响,呈现出精简的风格,与前翼子板一起,也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
2025年款YZF-R1M的后轮胎尺寸从190/55ZR17扩大到200/55ZR17,实现了更高的牵引力和稳定性。摆臂采用弯曲型铝制设计。此外,排气管更换为钛制材料,实现了轻量化和质量集中优化。
采用奥林斯制造的电子控制(ERS)后悬架。基于6轴IMU的数据,实时调整加速、减速和 cornering时的阻尼力。根据路面和行驶状况自动实现最佳设置,实现了高稳定性和敏捷操作性的兼顾。
来源:MOTO吴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