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下持续运行1066秒,这一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6倍。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为未来实现清洁能源商业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中国“人造太阳”技术突破
中国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下持续运行1066秒,这一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6倍。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为未来实现清洁能源商业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 电费或将大幅降低的前景
核聚变能源具有原料丰富(可从海水中提取)、清洁无污染等优势。专家预测,随着技术成熟,到2040年核聚变发电成本可能降至每度0.3元以下,比煤电更便宜。1升海水提取的氘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地球海水中的氘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这意味着未来电费可能便宜到近乎免费的程度。
## 技术商业化时间表
中国计划在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输出能量达到输入能量的20倍;2040年前建造首座商业聚变发电站。这一时间表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若顺利实现,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目前EAST装置已拥有近2000项专利,超导材料等关键技术实现100%国产化。
## 国际合作的战略意义
中国不仅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核心成员,还独立推进自主技术路线。在ITER项目中,中国承担了最复杂的磁体馈线系统等关键部件制造,这些直径达16米的超级结构技术要求极高,中国用20年时间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
## 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核聚变能源商业化将带来革命性变化:彻底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生产成本因能源免费化而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推动太空探索技术飞跃(如星际飞船能源问题解决)。中科院专家表示,这将是人类从能源稀缺时代迈向丰饶时代的重大转折。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