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曹德旺卸任!1700亿帝国换帅,企二代曹晖如何接掌福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9 17:53 2

摘要: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发生的,曹德旺的交班计划足足酝酿了十多年,如今总算画上了句号。

10月16日晚间,福耀玻璃一则公告炸了商界朋友圈。

79岁的董事长曹德旺正式辞去职务,长子曹晖接棒成为新掌门。

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发生的,曹德旺的交班计划足足酝酿了十多年,如今总算画上了句号。

说起曹德旺,这老爷子在商界打拼四十多年,故事能讲上三天三夜。

他出生在解放前,家里条件差,十几岁就辍学打工,工地、农场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改革开放那会儿,他在福建福清的一家乡镇玻璃厂当采购员,那厂子当时亏得快撑不下去了。

1983年政策允许个人承包乡镇企业,曹德旺二话不说接了这个烂摊子。

敢接亏损企业的人不多,曹德旺不仅接了,还搞起了绩效工资制度。

没想到第一年就扭亏为盈,这魄力是真让人佩服。

1984年,他发现中国汽车玻璃全靠进口,价格高得离谱,当即下定决心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三年后,福耀的前身合资企业成立,专门生产汽车安全玻璃。

后续的发展顺理成章,1993年福耀在上海上市,1996年和法国集团合作学来了先进技术。

2010年之后,福耀开始往海外跑,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十几个国家都建了产销基地,2015年还在香港上市,成了A+H股企业。

如今的福耀,已经是全球汽车玻璃领域的龙头,给两百多家车企供货,这都是曹德旺一步步闯出来的。

曹德旺早就想着退休,2011年就提过退休计划,只是一直没彻底放手。

他心里早就选定了接班人,就是1970年出生的长子曹晖。

培养接班人这事儿,曹德旺是真下了功夫。

曹晖大学毕业就被父亲扔进了车间,一待就是六年。

从给师傅跑腿、替人加班赚补贴,到后来当上车间主任,基层的苦活累活他都干过。

本来以为在车间熬出来就好了,没想到曹德旺又把他派去香港做销售,又是六年。

等香港的渠道摸熟了,美国分公司出了问题,他又被派到美国,再干六年。

2006年,曹晖坐上了集团总经理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内定接班人。

曹德旺当时60岁,还说要再扶儿子一程。

2017年他更是明确了接班三步走计划,可事情没按剧本走。

2015年,曹晖突然辞职,自己去搞汽车配件创业,成立了“三锋”系列公司。

搞不清的是,明明是指定接班人,为啥要中途退出。

按曹德旺的说法,曹晖一开始就不想接班,是他硬劝的。

可即便儿子辞职,曹德旺心里的最佳人选还是他。

2018年,福耀香港花2.24亿元收购了曹晖创办的三锋集团,曹晖也回到了福耀,担任副董事长。

如此看来,这次收购就是为接班铺路的。

回归后的曹晖一直很低调,直到10月16日的公告,他才正式坐上董事长的位置,还成了公司法定代表人。

曹德旺对此的回应很实在,身体没问题,退下来对福耀更好,让新一代人去折腾,自己想过退休生活。

他还特意说明,慈善捐款和福耀没关系,都是自己的钱,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已经花了43亿,后续会凑够100亿。

曹德旺和曹晖的交接,其实是中国初代企业家群体的一个缩影。

这批跟着改革开放起来的企业家,如今大多到了退休年纪。

有数据显示,不少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都年过七旬,平均年龄也超六十,交接班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最近几年,二代接班的例子越来越多。

正大集团的谢其润,年纪轻轻就操刀几十亿的并购;海澜之家的周立宸,带着企业去香港上市;还有天合光能的高海纯、珀莱雅的侯亚孟,都是二代接棒的典型。

他们大多有海外名校背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接过父辈的担子。

但接班真不是躺赢,创业难,守业更难这话太有道理了。

方太的茅理翔总结过家族企业传承的十大难题,舆论压力、元老阻力、两代人想法不一样,随便一个都能让人头疼。

美特斯邦威的胡佳佳接班后,公司业绩一直亏损,创始人周成建只能重新出山。

杉杉股份的郑驹,接班后还遭遇内部权力争夺,最后没能留下来。

最受关注的当属娃哈哈,宗庆后生前一直肯定女儿宗馥莉的能力,可宗馥莉接班后,麻烦事不断,停产维权、遗产风波、辞职传闻,一路磕磕绊绊。

毫无疑问,接班只是开始,后续的考验还多着呢。

有调查显示,很多家族企业都没能顺利传承下去,能熬过几代的很少。

我觉得曹德旺的传承模式值得琢磨,花几十年时间培养,让儿子在基层、海外、创业中都历练过,还能根据情况调整策略,这种渐进式的交接相对稳妥。

现在不少家族企业也在探索新方式,比如方太搞的家族委员会和董事会分离,新希望引入职业经理人,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些创始人迟迟不交权,或者二代不愿意接,又或者接了之后守不住。

家族企业的传承,本质上也是一次创业。

曹晖接手的福耀,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但新能源汽车兴起,智能座舱玻璃等新领域都是挑战。

曹德旺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曹晖的上任,以及越来越多二代的登场,意味着中国家族企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接班不是简单的权力移交,而是要把企业的根基守住,同时跟上时代的变化。

未来这些企业能走多远,就看这些二代们能不能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突破。

毕竟,企业要活下去,传承就得有章法,不能只靠血缘关系。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