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人民万岁”里的赤子心——跨越时空的告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9 17:23 1

摘要: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声振聋发聩的“人民万岁”,穿越七十余载风雨,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荡。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声振聋发聩的“人民万岁”,穿越七十余载风雨,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荡。

这四个字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毛泽东同志用一生践行的誓言,是他对人民最深沉的告白。

在陕北的窑洞里,在革命的征程中,那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瞬间,早已将这份深情镌刻进历史的年轮。

1947年的陕北佳县,秋霜过早地染白了庄稼。

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转战至此,面对的是灾荒与战火交织的困境。

在朱官寨的窑前,当警卫战士为了不打扰他休息,劝老乡到别处推碾子时,他立刻严肃批评:“你们不让群众推碾子,他们怎么吃饭?让他们推吧。”

那盘转动的石碾子,碾出的不仅是粮食,更是领袖心中“民为天”的分量。

当他偶然见到战士们吃的“钱钱饭”实为糠菜糊糊时,主动要求管理员也为自己准备同样的食物。

管理员想方设法弄来小米,却被他断然拒绝:“老乡们都吃不上小米,我为什么要那样特别呢?老百姓这样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 一碗粗粝的糠菜糊糊,映照出的是“与民同甘共苦”的赤诚。

得知神泉堡百姓因早霜颗粒无收,他亲自上山查看灾情,不仅派战士帮群众抢收庄稼,还把灶上省下的麦子送给缺种的农户,更派出百余兵力助民播种。

于是,陕北民歌《咱神泉来了九支队》传遍四方,唱出了人民对这支军队、这位领袖的由衷爱戴。

在沙家店战役的关键节点,当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表示愿杀牛羊支前时,毛泽东的回应满是牵挂:“把驴和牛杀了,明年老百姓耕地怎么办?” 这句追问,道尽了他对百姓生计的深切关怀。

而佳县人民最终以“拿出保命口粮、腾出宽敞窑洞”的决绝支持战局,正是对这份关怀最真挚的回应。

面对这样的人民,他深情慨叹:“有这样好的老百姓支持我们,解放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不久后,他挥笔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13个大字成为他人民立场最鲜明的注脚。

这份对人民的挚爱,让他甘愿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爱妻杨开慧为革命慷慨就义,他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泣血文字;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相继为民族解放献身,他将悲痛深埋心底,继续引领革命征程。

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牺牲,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对全体人民的大爱,用一生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承诺。

从《中国土地法大纲》确立“耕者有其田”,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彰显军民鱼水情。

从陕北窑洞里的粗茶淡饭,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毛泽东同志用一生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真谛。

他让“人民万岁”成为穿越时空的强音,也让“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如今,那盘石碾子依旧静静矗立,那首民歌仍在陕北传唱。

毛主席早已离去,但他心中的人民从未离去,人民心中的他也从未走远。

那声“人民万岁”里的赤子心,永远温暖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作者声明:图片来自于网络网图侵删

友友们,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毛泽东思想永远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让我们高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赞同吗?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