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孟頫的《东铭》行楷,堪称书法史上“雅劲兼修”的神作,其笔锋圆转流润、结体端庄匀称,既藏晋唐法度,又显灵动气韵,让人见之直呼“笔能‘写活’纸,字可醉千年”。
赵孟頫的《东铭》行楷,堪称书法史上“雅劲兼修”的神作,其笔锋圆转流润、结体端庄匀称,既藏晋唐法度,又显灵动气韵,让人见之直呼“笔能‘写活’纸,字可醉千年”。
从书艺来看,赵孟頫行楷以“尊古复古”为核心。他摒弃南宋“尚意”流弊,回归王羲之、钟繇的典雅,融入唐代楷书规整,笔法上圆笔为主、藏锋回锋,如“之”“行”等字行云流水;结体偏扁方,“仁”“义”等字疏密均衡,兼具楷书规整与行书灵动;章法上字距行距适中,笔势呼应成整体,气息连贯和谐。后人赞其“上下五百年,无此书”,虽有“甜熟有余”的争议,却无碍他“楷书四大家”的地位。
《东铭》文本并非赵孟頫原创,而是北宋张载的修身短文,仅百余字却富含哲理。其创作背景与赵孟頫“宋臣仕元”的身份矛盾相关——他虽官至从一品,却难逃身份争议,书写《东铭》既是认同张载“关学”思想,也是借文自省,调适内心。
文义上,《东铭》核心是“向内自省,谨言慎行”,告诫人外在言行皆源于内心,不可轻视“戏言”“戏动”,唯有先修自身言行,方能立身行事问心无愧,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凝练。赵孟頫以精湛书艺承载深邃文义,让《东铭》既成书法经典,也成修身思想的传播载体。
来源:書画天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