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新疆哈密戈壁滩上传来了新的保护进展:曾遭破坏的“为人民服务”巨型航标周围,已陆续增设防护围栏。与此同时,其余四处航标也在同步加装保护设施。
哈密戈壁深处,曾经遭越野车漂移破坏的“为人民服务”航标,如今已装上了一排排守护围栏。这场从个人义举到政府行动的接力守护,让历史坐标不再受伤害。
10月15日,新疆哈密戈壁滩上传来了新的保护进展:曾遭破坏的“为人民服务”巨型航标周围,已陆续增设防护围栏。与此同时,其余四处航标也在同步加装保护设施。
这一保护措施的落地,距离博主陆遥发布修复视频仅过去几天时间。从个人自发修复到政府专业保护,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守护正在上演新的篇章。
今年9月,历史地理爱好者陆遥在查看卫星地图时,偶然发现哈密戈壁深处的“为人民服务”巨型航标出现异常痕迹。对比历史图片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历史地标可能遭到了破坏。
驱车2000多公里从成都奔赴哈密,眼前的景象让陆遥痛心不已:“人”和“民”二字之间布满了越野车辆漂移产生的沟壑。这些由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官兵在1960年代精心打造的地标,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沙侵蚀,却险些毁于现代车辆的轮胎之下。
“我是党员,也是军属。这些标语是人民空军的历史印记,我要修复它。”怀着这样的信念,陆遥在朋友和当地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开始了艰苦的修复工作。
寻找合适的石头成为第一道难关。为了不造成破坏性修复,他们尝试了5种石头样品才找到颜色最匹配的。为避免大货车碾压造成二次破坏,20吨石料先卸在3公里外,再用小货车分批转运。
经过9天努力,拉运27车共20吨石头,陆遥团队最终完成了修复工作。
修复完成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偿提供了技术支持。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吉林一号”卫星飞过航标上空,拍摄下了修复后的画面。
卫星影像清晰显示,航标的“伤痕”已被完全修复。这一现代科技与传统守护的结合,成为本次事件中的一大亮点。
10月10日,陆遥将修复经历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人民空军官方账号留言回应:“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这条简短致谢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万点赞,体现了公众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广泛认同。
有网友动情地表示:“先辈的精神与奉献,我们应共同传承和守护。”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航标本身的修复,更是对历史记忆的集体唤醒。
网友的关注迅速转化为官方的行动。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组织公安、文旅、生态环境及林草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常态化保护措施。
10月14日,由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牵头,多部门联合对巨型航标开展实地勘察和调查工作。专家现场取样检测,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
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局长周美玲表示:“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博主陆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了正能量,也让更多人看见了哈密历史的温度与人文情怀。”
保护措施迅速落地。到10月15日,航标周围已开始增设围栏。同时,哈密市已将巨型航标纳入第四次文物普查范围,并将请示自治区文物局对五处航标进行文物鉴定,以探讨更加科学规范的保护措施。
这些航标背后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哈密成立。由于戈壁地区缺乏明显地标,飞行员训练时极易迷失方向。
在领航主任的带领下,官兵们用最简陋的工具——经纬仪、皮尺、铁锹,通过精准刮除深色砾石层,露出底下浅色碱土,精心刻画出航标。“为人民服务”单字长宽达50米,相当于六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
这些航标不仅为飞行员提供导航参照,更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第八航校培养出了包括杨利伟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
独特的建造工艺使这些航标经受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沙考验。建设者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通过刮除表面深色砾石露出浅色碱土,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碱土结实,风吹不动,从而形成了持久的地面标志。
针对破坏行为,哈密市已明确相关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未经许可擅自驶离规定路线、碾压破坏草原的行为,通常处以1000元至2000元罚款,并需对受损草场实施生态恢复。
同时,根据2025年制定的《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所有自驾游、旅游及赛事活动,均须严格在指定区域内开展。违者将面临个人最高2000元、单位最高10万元的罚款。
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赵一豹表示,将结合具体地貌特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进一步明确破坏范围与程度,并据此向责任方提出具体修复要求。
文旅部门正在研究设立物理防护与数字监测相结合的保护体系,计划在标语周围设置防护设施,并安装监控设备,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戈壁滩上的航标是雏鹰初飞时用忠诚刻下的坐标。” 这片苍茫戈壁见证了几代人的青春与奉献,这些标语不但承载着建设者的汗水与信仰,更是我们党始终坚守的根本宗旨。
保护历史遗产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哈密市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和有效措施,体现了对历史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将航标纳入文物普查范围,意味着这些历史坐标将获得更专业、更系统的保护。
从志愿者自发修复到政府专业保护,从围栏设置到文物鉴定,哈密航标的保护故事成为历史遗产保护的生动范例。它告诉我们,历史遗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不忘历史方能行稳致远”。当围栏守护起这些戈壁深处的历史坐标,当五组航标被正式纳入文物普查,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精神也将穿越时空,继续照亮前行的道路。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