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我国是这个占全球人口不到20%的国家,却承担着全球约43%的肝癌病例。更让人忧心的是,《柳叶刀》肝癌委员会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50年,全球肝癌年发病数将从2022年的87万例猛增至152万例,几乎翻了一番。中国作为肝癌高发大国,面临的形势将更
《柳叶刀》杂志发布的重磅报告表明,全球近六成肝癌病例可以预防。
而我国是这个占全球人口不到20%的国家,却承担着全球约43%的肝癌病例。更让人忧心的是,《柳叶刀》肝癌委员会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50年,全球肝癌年发病数将从2022年的87万例猛增至152万例,几乎翻了一番。中国作为肝癌高发大国,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肝癌,可谓是治疗难度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徘徊于5%至30%,这残酷地表明,每10位肝癌患者里,存活超5年者不足3人。乙肝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国内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导致了大量慢性肝病患者。这些患者中,部分人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乙肝疫苗尚未普及。彼时,若母亲患有乙肝,孩子自呱呱坠地便可能遭受病毒侵袭,感染乙肝。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症状,体检就显示个“小三阳”,医生可能说“定期复查就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小三阳”人群发现就算肝功能正常,只要病毒DNA超标,十年内得肝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7倍多!
再说说家里厨房那个“隐形杀手”黄曲霉素,它就藏在发霉的花生、玉米、坚果里,尤其是南方潮湿地区,农村自家存的粮食,根本没人检测。黄曲霉素的毒性着实惊人,相较砒霜而言,其毒性远在其上,它所蕴含的危害不可小觑,人们需对其保持高度警惕。
当下,脂肪肝已成不少年轻人的健康隐患。在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它悄然侵袭,成为年轻人极易“中招”的健康问题。现在谁还没点脂肪肝?这病不是喝酒喝的,是吃出来的。
外卖飘香,奶茶醇厚,烧烤烟火撩人,炸鸡金黄酥脆……这些美食各具风味,使肝脏天天处理这些高脂高糖的物质,时间长了肯定罢工。
脂肪肝本身不直接致癌,但它会变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时候肝脏就像被挠破的伤口,反复发炎、修复,最后可能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最后说说喝酒,虽然现在年轻人喝酒的少了,但老一辈里,每天二两白酒的大有人在。
可以说,肝癌发生离不开多种因素,但是肝癌是可以预防住的,我们只需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行,尤其是饮食方面。
预防肝癌,管住嘴是关键。以下三类食物与肝癌风险显著相关,建议大家尽量减少或避免食用。
第一类:发霉食物
黄曲霉素,堪称已知强致癌物中的“劲敌”。它常隐匿于发霉食物里,特别是花生、玉米、大米这类谷物,以及坚果等,若储存失当,便极易成为黄曲霉素的“温床”。它具有破坏DNA、诱发突变之害,若长期摄入,会逐步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在病情不断演进之下,最终极有可能恶化为肝癌。
为了防护黄曲霉素的危害,坚果与花生买小包装,开封后冷藏、不囤积。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在储存过程中受潮发霉。切勿食用出现发霉状况、色泽改变或散发异味的谷物及干货。此类食物或已变质,食用后恐危及健康,务必谨慎对待。一旦发现食物有异常,坚决丢弃,不要觉得可惜而继续食用。
选购产品时,应秉持优先原则,挑选带有检验合格标章的物品。此类产品经过严格检测,质量更有保障,能让我们消费得更加安心。选购食品时,应着重留意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这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依据。同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如此方能最大程度保障所购食品的安全性。
建议选择食用腐乳、豆干这类熟食。这类食物新鲜味美,营养丰富。同时,务必避免食用陈年货,它们可能存在变质风险,危害身体健康。陈年之货,或因储存时久,于适宜之温湿度环境下,易为霉菌滋生创造条件。其在漫长时日里,悄然受染,健康隐患渐生。
第二类: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堪称诸多地区的传统珍馐,诸如咸菜、腊肉、咸鱼之类,以其独特风味,在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向来备受人们青睐。然而,它们所潜藏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这些风险虽可能隐匿不显,却如同暗礁般,随时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
这类食品往往富含亚硝酸盐,需警惕,为降低腌制食品所潜藏的风险,我们可对腌制食品的摄入加以管控,适度限制其摄入量,并减少食用频率,以维护身体健康。偶尔品尝可以,切不可过量摄入。在食用腌制食品之际,宜搭配新鲜且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能降低人体对亚硝酸盐的吸收。
尽量选择自己制作腌制食品,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市售部分腌制食品,为达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之目的,或许添加了过量亚硝酸盐。此类物质过量摄入或危害健康,选购时需多留意。
第三类:高脂肪高糖食物
油炸食品里的炸鸡、薯条,外皮酥脆,一口下去满是油脂,以及奶油蛋糕,细腻香甜的奶油裹着松软的蛋糕,脂肪含量不容小觑。当我们大量摄入这些高脂肪食物,肝脏难以快速处理堆积的脂肪。肝细胞会因脂肪过多而受损,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长期如此,肝脏会逐渐陷入困境,先可能出现脂肪肝,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正常代谢。若不加以控制,后续可能发展为肝炎,肝脏持续受到炎症刺激,进一步演变成肝纤维化,肝脏组织逐渐变硬。最终,极有可能恶化成肝癌,严重威胁生命。
为了自身健康,日常饮食中要少吃这类食物,给肝脏“减减负”,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乙肝疫苗被证明是预防肝癌的关键,可降低90%以上乙肝相关肝癌风险。对于患乙肝或丙肝的患者,遵循医嘱开展抗病毒治疗堪称重中之重。此乃控制病情、促进康复的关键举措,切不可掉以轻心。
抗病毒治疗颇具成效,它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进程,降低肝脏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的可能性,进而显著减少肝硬化以及癌变等严重病症出现的风险。
肥胖也会增加肝癌风险,因为过度肥胖会增加肝脏脂肪异常堆积,若未及时干预,肝脏异常脂肪堆积可能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可能会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欲实现科学减重,可优化饮食结构。增加蔬菜、全谷物与优质蛋白摄取,像鱼类、豆类。同时减少腌制、熏烤以及霉变食物的食用,以达健康减重之效。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全谷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优质蛋白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
合理调整进食顺序,先饮汤,再食蔬菜,接着摄入蛋白质,最后进食主食。如此安排,能有效降低热量的吸收,让饮食更为健康。将主食置于最后食用,可有效规避过量摄入之虞,维持饮食的合理均衡。
此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辅以力量训练。如此这般,可有效提升机体的代谢效率,促进身体的健康与活力。适度强度的运动,会使心跳显著加速、呼吸变得急促。不过,在这样的运动状态下,人们依旧能够较为正常地进行言语交流。
力量训练益处显著,它能够有效增加肌肉量,促使身体的肌肉更为紧实发达。与此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日常活动中消耗更多热量。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高危人群主要涵盖以下几类: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本就脆弱;肥胖者,代谢负担较重;长期饮酒者,肝脏受损风险高;以及有肝癌家族史人群,受遗传因素影响。
建议每六至十二个月开展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并联合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以此密切监测肝脏健康状况。肝脏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
血清甲胎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常而言,肝癌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水平常常会呈现出升高态势,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将这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借助二者的协同优势,为肝癌的早发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助力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我们应确保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切不可熬夜,亦不可过度操劳,如此方能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应对生活与工作。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肝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容易引发肝脏疾病。每日确保7至8小时的睡眠时长,使身体得以充分休憩。充足的睡眠如同给身体充电,能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预防肝癌,从现在开始。检查一下你家餐桌上的食物,把那些可能危害健康的食物撤下来,给家人一个健康的未来。让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守护好我们的肝脏,远离肝癌的威胁。
文献参考:
[1]安良敏,余素琼.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09:20-21.
[2]《肝癌早筛有妙招》.大河健康报.2022-08-09
来源:陈艳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