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新近批复的营业执照,在航天圈内激起涟漪。这家名为“天津商业航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航投)的新国企,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赫然列着“卫星”“航空”“无人飞行器”“大数据”等关键词。其操盘手正是天津知名国企——泰达控股旗下的泰达城投。公司住所指向河
泰达控股要进军航天产业了?
一张新近批复的营业执照,在航天圈内激起涟漪。这家名为“天津商业航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航投)的新国企,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赫然列着“卫星”“航空”“无人飞行器”“大数据”等关键词。其操盘手正是天津知名国企——泰达控股旗下的泰达城投。公司住所指向河西区大沽南路882号: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这里的前身,是承载着深厚工业记忆的天津广播器材厂(764厂)。
这并非园区首次引人注目。3个多月前,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在此落地,已让这里崭露头角。
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在数字化浪潮中,得数据者得天下。短短4个月狂揽10亿元融资的明星企业帕西尼,为何将超级数据工厂设在一个刚刚更新的产业园?泰达控股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时空折叠 从工业文脉到空天梦想
金秋时节,步入这片123亩的土地,未来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在此交融。作为新中国通讯工业的摇篮之一,园区内红砖厂房墙面上的斑驳标语,无声诉说着过往辉煌。76年前,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之声,正是通过这里制造的广播扩音机传遍世界。
2023年,老厂搬迁,厂区被列为河西区盘活存量重点项目。如今,在泰达控股与中环信息产业集团的联合开发下,园区正悄然蝶变。31栋历史建筑与现代科创空间被巧妙整合,最先改造完成的载体已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上合峰会期间精彩亮相,并成功举办了天津市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会。今年10月底,产业园正式开园,还将举办天津市职工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
南侧一幢银灰色现代化建筑格外醒目,这是帕西尼感知数据工厂的所在地,预计年产近2亿条高质量具身智能训练数据。“在AI(人工智能)世界里,数据就是‘石油’。我们在这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油田’。”帕西尼创始人许晋诚说。
整个园区的空间规划以“满足航天精密制造需求”为核心。更新过程没有大拆大改,而是采用“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施策,老厂房的高挑空间将转化为卫星装配车间、无人机研发检测中心等专业载体。
“我们主攻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具身智能领域。天津航投将通过直接投资和基金参与投资等形式,切入超低轨卫星赛道。”园区负责人师斌介绍。这意味着,泰达不只做产业园的“房东”,更是造星的“梦想合伙人”。
目前,这里已集聚帕西尼、云朵航空科技、海神机器人等12家高科技企业,储备项目40余家,形成从卫星设计、研制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国企转型 在趋势中找准发力点
泰达控股为何躬身入局空天产业?
这家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企业集团,如今已“四十不惑”。党委书记、董事长曲德福多次强调:“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泰达看泰达,保持空杯心态,敢于跨界破界,在趋势中找到发力方向。”这两年,天津致力于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三新”“三量”,尤其突出存量盘活、创新驱动等深度融合,泰达控股积极投身其中,集团正从“城市基建运营”向“基建+产业”并重转型,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天产业恰逢其时地进入了视野。
近年来,商业航天热潮涌动,发展卫星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计划未来10年发射上万颗卫星,万亿级市场正加速展开。天津也将商业航天纳入重点产业链,并明确提出推动相关产业要素和配套链落地。
凭借制造研发优势、丰富的科教资源与难得的港口条件,天津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优良土壤。2024年,天津市与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协议,提出共建“商业航天产业高地”,目标为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本地航天企业现已近150家,初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
天时地利兼具,泰达控股选择此时拥抱空天产业,既是对风口的把握,也是对764厂工业文脉的传承。这里曾是共和国第一部航空电台、第一部导航设备等20多个“全国第一”的诞生地。从陆基通信向天基迈进,印证了泰达人的信念:“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
师斌表示,园区旨在构建一个生态圈。先期落地的具身智能数据中心,生成的数据赋能千行百业,对园区里的卫星制造和无人机研制而言可谓“近水楼台”。“我们前期聚焦无人机整机组装与培训,后期将向无人机与低轨卫星的交叉领域深化,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化进程。”师斌说。
错位竞争 精准布局与全方位赋能
当马斯克的星链低轨卫星互联网络聚焦布局在340公里至570公里的轨道时,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选择了错位发展:瞄准10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超低轨道。这片太空“近海”,挑战巨大但战略价值非凡。大气阻力要求卫星具备持续动力维持能力,技术门槛极高,但也带来了低成本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极低通信延迟等独特优势。
目前,泰达控股正与赛思倍斯、航天科工等单位共同谋划布局天津超低轨道星座,计划合作设立星座运营主体。赛思倍斯发射的我国首颗超低轨道遥感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已在275公里持久稳定运行。航天科工也已启动了超低轨通遥一体化星座建设,并入轨运行首颗业务验证星,目标到2030年部署300颗卫星。
公开信息显示,全球超低轨道卫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不多,形成了与SpaceX主导的传统低轨领域不同的竞争格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新赛道上,与国际竞争者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
为把握商业航天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产业园通过打造高端制造示范项目、中试、科技创新孵化、科普展厅等功能,从政策、载体、金融、市场等多个维度提供精准支持,构建空天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8月,园区已被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与河西区“数字岛”战略版图,入驻企业可叠加享受市、区两级政策红利。
针对航天产业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2024年9月,泰达控股联合中集集团、海河产业基金成立了5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投向卫星研制、无人机链群等领域。
园区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共建人才与研发平台。“产业园在政策对接、资源拓展、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撑。”许晋诚由衷称赞。
在这片承载工业文脉的土地上,新的空天梦想正蓄势待发。苍穹无垠,探索无止境。(记者 岳付玉)
来源:网信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