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周后,货车司机把三个大纸箱卸在楼道就走了。我兴冲冲地拆开,一股刺鼻的气味先冲了出来。等我和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组装好,我们都愣住了。
“妈,你看这沙发,才实体店一半的价钱!”我举着手机,屏幕上那张墨绿色的绒布沙发,在滤镜下显得高级又温馨。
母亲凑过来,推了推老花镜:“这么便宜?料子好不好啊?能试坐吗?”
“哎呀,现在谁还去实体店啊?全网销量第一,好评如潮!”我手指一划,点开评论区,清一色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物超所值”。
一周后,货车司机把三个大纸箱卸在楼道就走了。我兴冲冲地拆开,一股刺鼻的气味先冲了出来。等我和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组装好,我们都愣住了。
第一样:大家具——图片是天使,实物是“买家秀”
这沙发,颜色比图片暗沉得像蒙了一层灰,绒布手感粗糙,坐下去,弹簧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靠背矮一截,脖子怎么放都别扭。母亲试着坐了坐,小声说:“像坐在硬板床上,这哪是沙发啊……”
我们想退货,客服发来一长串说明:定制商品,无质量问题不退不换。自己承担运费?那高达三百块的运费,比沙发本身更让人绝望。它如今像个绿色怪物盘踞在客厅,每次有客人来,母亲都要尴尬地解释一番:“网上买的,图个便宜……”
第二样:奢侈品——信任的堤坝,溃于一条微商链接
我姑姑,一个精致了半辈子的女人,栽在了一条朋友圈。她的闺蜜推荐了一个“海外代购”,声称能以七折价买到名牌包。姑姑心动了,那是她惦念了好几年的款式。
转账、等待、收到货。一开始是狂喜,但很快,母亲发现了问题。“这走线,怎么歪歪扭扭的?”五金件的质感轻飘飘的,logo的字体也略显局促。我们拿着包去专柜“闲逛”,柜员礼貌而疏离的微笑,说明了一切。
姑姑没去质问那个闺蜜,七千块钱,买回一个哑巴亏,也买断了二十年的交情。那个包被她塞在衣柜最深处,像一道不愿示人的伤疤。
第三样:药品与保健品——健康,容不得一丝侥幸
我爷爷有高血压,一直吃医院开的药。不知他从哪个网页弹窗广告里,看到一种“高科技降压仪”,宣称“戴一个月根治高血压”。他动心了,偷偷用养老钱买了回来。
那是一个造型拙劣的金属手环。我们发现后,全家都急了。父亲第一次对爷爷发了火:“爸,这能信吗?你的身体是能拿来试的吗!”爷爷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我看他们说得很真……”
最终,那个“降压仪”被父亲扔进了垃圾桶。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乎健康的东西,任何来自非正规渠道的承诺,都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第四样:活体宠物——屏幕里的萌宠,可能是场生命悲剧
表妹一直想养一只柯基。她在直播里看中了一只,圆滚滚的,对着镜头歪头。她付了钱,满心期待地迎接新成员。
来的却是一只病恹恹的小狗,缩在笼角,眼角满是分泌物。不到三天,开始呕吐、拉稀。送去宠物医院,诊断是“星期狗”,患有严重的犬瘟。表妹花光了积蓄为它治疗,日夜守着,那只小狗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
她哭了整整一个星期。那份从屏幕里生长出的爱,最终变成了一份死亡通知单和一笔沉重的医疗债务。
如今,我家客厅的“绿色怪物”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它无声地坐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警示碑。
母亲学会了自嘲:“网上买东西,就像隔着一层面纱相亲,揭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对面是西施还是东施。”
而我,也终于明白了:有些东西,需要亲手触摸它的纹理,感受它的承托;有些信任,需要面对面的微笑来承载;有些健康,需要白大褂的专业来守护;有些生命,更需要一个温暖的、真实的怀抱。
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选择,却也布满了虚幻的陷阱。有些东西,真的不要从网上买。那不是保守,而是无数“过来人”用真金白银和真实情感,换回的清醒与教训。
来源:鸿雁深蓝在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