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药师在2025年4月24日凌晨0点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审方售药,同日上午10点34分又在山东烟台市一家药店出现。
国家出手严查,近万人被通报!这类医务人员“常见副业”千万不要碰
原创MY沐妍有方
一名药师同时在新疆与山东出现,同一分钟内在两个城市审方,这样的“分身术”正被国家医保局彻底揭穿。
一名药师在2025年4月24日凌晨0点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审方售药,同日上午10点34分又在山东烟台市一家药店出现。
这样的“分身术”并非科幻电影,而是国家医保局在近期全国核查中发现的真实案例。
“挂证”药师们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大规模核查。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等情况开展专项核查,涉及24个省份的23997家定点零售药店和9563名药师。
全面蔓延的违规行为药师“挂证”已成为医药行业潜规则。所谓“挂证”,是指药师将其执业资格证书注册在零售药店,但实际并不在该药店工作,而是允许药店使用其资格证满足监管要求。
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这种违规行为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
核查结果显示,24个省份的近2.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涉及药师“挂证”违规行为。这些药店为满足医保定点资格要求,使用“挂证”药师信息,实则无法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药师“挂证”主要有三种情形:跨省份“挂证”、跨地市“挂证”以及同一地市跨机构“挂证”。
其中最夸张的案例是,一名药师在两地之间的时间差仅够乘坐飞机,却几乎不可能完成正常交接班。
更有些“挂证”行为堪称荒唐。内蒙古一名药师在两分钟之内,分别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两家药店完成审方操作。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现象,通过医保结算数据筛查被轻易识破。 严查背后的多重隐患“挂证”现象绝非简单的违规操作,它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
最直接的是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当药师不在岗时,患者可能得不到专业的用药指导,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生命。
定点零售药店按规定必须配备注册在本店的专职药师,且营业时间内必须在岗提供药学服务。药师“挂证”导致这一规定形同虚设。
医保基金安全同样受到威胁。药店使用“挂证”药师信息通过医保定点审核,却无法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实质上涉嫌骗取医保基金。
正规注册药师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损害。他们的专业价值被削弱,职业形象被玷污。 全国响应的监管风暴面对“挂证”乱象,各地监管部门已迅速行动起来。
地方医保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协同监管。对查实存在药师被假冒或“挂证”等违规行为的定点零售药店,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限期整改、暂停医保服务协议等处理。
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一次就撤销了52名“挂证”执业药师的《执业药师注册证》,并规定三年内不予注册。
广东省同样严厉打击这种违规行为,撤销了14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
弋阳县医保局在核查中发现,辖区内66家定点零售药店中,有12家存在药师“挂证”和未在职在岗现象。这些机构被集体约谈,并受到限期整改和暂停医保服务协议处理。
医护副业全面规范实际上,当前医疗行业正在全面规范各类违规行为。
在自媒体科普领域,网红医生的违规科普同样成为整治重点。南京一三甲医院的网红医生因运营的短视频账号涉及违规问题,所在医院被处以30万元罚款及警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
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
在商业贿赂方面,四川省卫健委通报,59名医务人员因参加病例收集、科普项目等活动违规收取费用11.66万元而受到处理。
这些案例表明,医务人员各类“副业”都已纳入监管视野,违规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法律后果与未来监管对于药师和医务人员而言,“挂证”等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极为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师执业证书的,情节严重的会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甚至会被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
对于执业药师,一旦被查实“挂证”,将面临《执业药师注册证》被撤销,三年内不予注册的处罚。这意味着数年的专业积累付诸东流。
未来,监管部门将通过日常检查、智能监控、数据筛查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零售药店药师“挂证”核查工作。
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鼓励社会公众通过官方渠道举报违规行为。弋阳县医保局对辖区内66家定点零售药店的核查只是一个地方案例,全国24个省份23997家定点零售药店因药师“挂证”被通报。
监管不会止步于阶段性核查。国家医保局已将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核查纳入常态化管理,通过智能监控、数据筛查等多种方式构筑长效监管机制。
这场行业整肃风暴,才刚刚开始。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体会。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