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年度集中缴费期,“70岁以上老人可统一免缴新农合费用”的说法在多地持续传播,引发部分老年群体对政策的误解与困惑。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及各地医保部门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回应:新农合免缴政策的核心判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年度集中缴费期,“70岁以上老人可统一免缴新农合费用”的说法在多地持续传播,引发部分老年群体对政策的误解与困惑。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及各地医保部门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回应:新农合免缴政策的核心判定依据是“身份属性”而非“年龄标准”,全国范围内从未出台70岁以上老人统一免缴的政策规定,相关传言与实际政策不符。
一、政策澄清:年龄并非免缴依据,身份认定是核心标准
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官方互动交流平台的答复中明确指出,新农合实行“财政补贴+个人缴费”的筹资模式,属于终身缴费制,与职工医保“缴满年限退休后免缴”的规则存在本质区别。无论是青年群体还是高龄老人,若未纳入特殊资助范围,均需按规定缴费方可享受下一年度医保待遇。
从地方实践来看,这一原则在各地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河南省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明确将特困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一、二级)列为政府全额资助对象,未提及年龄相关豁免条款;山东省的免缴对象同样限定为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年龄未作为考量因素;淮南市官网更是直接回应市民咨询称,“本市暂无高龄老人医保缴费补助政策”。即便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存在高龄补贴政策,也并非以70岁为统一门槛:江苏部分县区对80岁以上老人给予全额资助,浙江部分乡镇仅对75岁以上老人补贴50%,且此类政策均属于地方补充措施,不具备全国通用性。
二、政策解析:免缴群体的分类与认定标准
新农合免缴政策体系由“全国通用类”和“地方补充类”构成,两类群体的认定均以身份属性为核心,具体范围如下:
(一)全国统一的免缴及资助群体
此类群体的待遇由国家层面明确规定,各地均需严格执行,主要包括:
1. 特困人员: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的群体。这类人员无论年龄大小,均由政府全额代缴新农合费用,个人无需出资,这是全国统一的刚性政策。
2. 城乡低保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人员,可享受全额或定额资助。例如河北省对低保对象实行全额资助,广东省则给予80%的缴费补贴,个人仅需承担20%。
3. 重度残疾人:持有一、二级残疾证的人员普遍纳入资助范围,四川实行全额代缴,湖南给予90%的费用补贴,各地政策虽有差异,但均明确将其列为重点保障对象。
4. 脱贫相关群体:建档立卡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内继续享受资助政策,如甘肃省对这类群体实行全额资助,防止因病返贫。
5. 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此类群体由财政全额代缴保费,保障其基本医疗权益,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致。
(二)地方补充的免缴及资助群体
部分地区根据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增加了资助对象,形成“地方特色政策”,主要包括:
- 高龄补贴类:如江苏部分县区将80岁以上老人纳入全额资助范围,浙江部分乡镇对75岁以上老人给予50%缴费补贴;
- 优抚对象类:陕西部分县区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实行全额资助;
- 计生相关类:个别地区对符合条件的双女户、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予部分费用减免,但此类政策地域性极强,需以当地具体规定为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地方补充政策仅在实施区域内有效,且会根据财政状况动态调整,并非全国统一适用的普惠性政策。
三、政策逻辑:为何不实行“按年龄免缴”的一刀切模式
国家医保局在政策解读中明确表示,新农合制度的核心是“互助共济”,即通过全体参保人的缴费形成基金池,实现“年轻人帮老年人、健康人帮病人”的风险共担机制。不实行70岁以上统一免缴,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保障基金可持续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20%,若实行70岁以上统一免缴,将导致基金收入大幅减少,而老年群体恰恰是医疗需求最集中的群体,基金支出压力会显著增加,最终可能影响全体参保人的待遇保障水平。同时,医疗技术进步、药品目录扩容(医保药品从2003年的300余种增至3088种)、住院费用上涨(2011至2021年次均住院费涨幅达66%)等因素,均对基金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通过合理筹资维持收支平衡。
二是兼顾区域发展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省份与东部沿海地区财政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若强制推行全国统一的高龄免缴政策,会超出部分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反而可能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医保制度的稳定性。
三是聚焦精准保障目标。新农合免缴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困难群体兜底,通过身份认定实现“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式的普惠。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困难群体,能最大限度发挥保障效能,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
新农合免缴政策的核心是“精准保障困难群体”,而非“按年龄普惠豁免”。国家医保局及各地部门的官方回应已明确澄清相关传言,70岁以上老人是否免缴需依据自身身份属性及当地政策判定。广大群众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政策详情,符合条件的及时申请资助,普通参保人员按时缴费,共同维护医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既需要政策设计的精准考量,也需要社会公众的正确理解与积极参与。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医疗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唯有坚持“互助共济、精准保障”的原则,才能让新农合制度真正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来源:金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