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陈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如沐春风,对“教研”二字有了全景式认知:不仅系统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与理念,更传递出一种尊重、平等、促进成长的教育温度。我深刻领悟陈教授上善若水的“道”的境界。
原创:新网师
本期编辑:张翠琴
打开陈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如沐春风,对“教研”二字有了全景式认知:不仅系统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与理念,更传递出一种尊重、平等、促进成长的教育温度。我深刻领悟陈教授上善若水的“道”的境界。
这让我又想起开学典礼上,陈教授分享“听报告听什么”的话题:不仅听报告者(作者)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学知识、学方法)即学习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报告者(作者)的思维和表达(学思维、学智慧、学传播),即专家思维; 还要听报告者(作者)的情怀、理想和追求(学精神、学追求、学境界),即教育情怀及教育家精神。
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是对教研范式的根本性系统重置。其核心在于将逻辑从“研教”转向“研学”,以课堂为“耕地”,通过平等观察与对话,聚焦学生的“生长”、教学改进中教学相长的可能性,以及学生的全人型成长。
这一概念的落地,依赖于“以学论教”的观察视角——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状态作为核心焦点,反向审视教师教学的适切性,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自助式观察”要求观课者以“未来授课者”的身份深度介入,避免纸上谈兵,为后续议课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思考,使教研活动从“旁观者评判”转向“参与者共建”。
陈教授提出的“以学论教”,将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观课者以“未来授课者”的身份深度介入,这种视角的转变,让教研真正回归到“为了学生成长”的本质。
掩卷沉思,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去,我总在课后纠结“这节课有没有讲好”,却很少追问“学生有没有学好”。
“假如我来教……”的建设性探讨,以及文章字里行间贯穿始终的“教育假设”与人文关怀。“相信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空间”,这一朴素的理念,让观课议课成为一场平等对话的“学术沙龙”,参与者真正敞开心扉反思教学,教研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地。
这本书让我懂得,教师的成长,始于自我观察的勇气,也源于同伴互助的温暖。“自我观察反思”让我学会用镜头审视自己的课堂,“学心、益心、仁心”的心态提醒我,教研应是带着学习的渴望、实用的追求与助人的善意去参与。
陈教授的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观课议课的方法,更重塑了我对教育教研的认知。它让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每一间课堂也都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场域。这不仅是一本教研书,更是一份值得所有教育者珍藏的人生“修炼手册”。
项燕敏,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政治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现任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贵溪洋中学副校长。曾获市优秀团干;县优秀辅导员;县五一巾国标兵;县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信念。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投稿:新网师公众号2025年征稿启事
近期直播:
,
将在10月19日 09:00 直播
预约
新网师河南新密公益行
,
将在10月25日 19:30 直播
预约
用人工智能培养活跃的人类智慧
,
将在10月26日 09:00 直播
预约
新网师山西孝义公益行
新网师,为“真正热爱学习、热爱教育、热爱生命”的你而来!招生简章将于2026年1月26日发布
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致力于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专业研修和生命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
如果想了解新网师,请点击链接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介绍
公告丨新网师学员毕业申请开始啦!附最新版《新网师学员毕业管理办法》
来源:新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