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船那场球结束,开拓者更衣室门口,记者围着比卢普斯,老头咧嘴一句“他挡拆后的位置感像三十岁的人”,视频剪出来两小时冲了二十万播放。
“才打三场,就两双?
”——快船那场球结束,开拓者更衣室门口,记者围着比卢普斯,老头咧嘴一句“他挡拆后的位置感像三十岁的人”,视频剪出来两小时冲了二十万播放。
底下高赞评论只有五个字:中国盾来了。
别急着吹,先拆数据。
18.5分钟,7.3分5.8板1.5帽,看着平平,可他是从第一场5分钟3犯爬出来的。
NBA的节奏像高铁,一步踩空就被甩出去,杨瀚森用三把比赛把“犯规”从5降到2,再把篮板从2刷到10,说白了就是——先学会不犯错,再谈做贡献。
比卢普斯说“他当努尔基奇备胎”,翻译成人话:常规赛每场给你12-15分钟,对面第二阵容冲框,你上去把筐盖了。
这定位比选秀夜说的“发展联盟先练一年”高两档。
开拓者内线缺护框,他吃时间,球队省奢侈税,双赢,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
场外那条“女友读语言学校”的新闻,国内有人酸“带家属影响训练”。
可球队工作人员透露,姑娘报的是社区大学营养课,每天下课先奔超市,把鸡胸、羽衣甘蓝、藜麦按克称好,回家贴标签,写中文+英文,塞满冰箱一层。
杨瀚森赛后啃着那盒“0酱鸡胸”接受采访,眉飞色舞:“终于不用吃赛百味了。
”
管理层听完直点头——自律+家属支持,比任何思想教育都管用。
美国媒体吃这套故事。
《体育画报》刚出的“国际新秀榜”把他排第五,前面是状元榜眼,后面跟着欧冠MVP。
评语写得更直白:“如果防守也能发快递,他的盖帽包邮到府。
”
翻译腔听着滑稽,却说明一件事:人家开始讨论“他能打成什么样”,而不是“能不能留下”。
当然,坑还在。
三分出手0次,罚球命中率58%,挡拆后外弹没威胁,对手直接放两步,队友4打5。
夏天他加练了2000个底角三分,教练组给的KPI也简单:常规赛投不进没事,敢投就行。
投不进是能力问题,不敢投是心态问题——NBA最怕后者。
一句话总结:
杨瀚森正从“边缘实习生”往“轮换工具人”爬,速度比预期快,但离“核心”还差十万八千里。
接下来半年,他每一次盖帽都会上热搜,每一次被晃倒也会被做成表情包,这就是关注度的双刃剑。
好在,他自己好像挺清醒。
快船赛后,他把比赛用球塞进背包,没签名,没自拍,只对翻译说了一句话:“帮我约录像师,明天看防挡拆。
”
背包拉链拉上的那一声,比所有新闻通稿都更像宣言。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