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说过,要看一个人做事情的动机,看他走的路,看他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其实看透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真不用费尽心机去试探,也不用听他说多少漂亮话,就看日常里几个小方面,心里自然就有数了。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交的是能掏心、靠得住的人,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不稀罕,也耗不起。
孔子说过,要看一个人做事情的动机,看他走的路,看他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其实看透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真不用费尽心机去试探,也不用听他说多少漂亮话,就看日常里几个小方面,心里自然就有数了。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交的是能掏心、靠得住的人,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不稀罕,也耗不起。
先说说他怎么对比自己弱的人。孟子也说过,真心对别人好的人,别人也会一直对他好。一个人对弱者的态度,最能暴露本性。你想啊,对着有权有势的人说好话,谁都能做到,但对着不如自己的人还能保持尊重,那才是真善良。
春秋时的晏婴,就是大家知道的 “晏子使楚” 里的那位大夫。有回他出门,车夫驾着马车经过小巷,看见个叫越石父的人,穿破衣服,被人绑着要去当奴隶。晏子知道越石父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运气差落了难,没多想就掏钱把人赎出来,还让他一起坐车回家。可晏子到家后,光顾着自己进门,没跟越石父打招呼。越石父立马不高兴,说要跟他断绝关系。晏子愣了下,赶紧道歉:“我不该因为救了你,就怠慢你,你是君子,该受尊重。” 后来晏子还把越石父当好朋友,常跟他商量事情。你看,晏子没因为越石父落难就轻视,反倒知道错了就改,这样的人心里装着别人,跟他深交准没错。
《人世间》里周秉昆对郑娟的态度,也特别能说明这点。那时候郑娟男人没了,还怀着孕,弟弟妹妹又小,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是真难。周秉昆第一次去她家,看见她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红红的,手还在织毛线,想给未出生的孩子做点东西。换作别人,可能叹口气、给点钱就走了,可周秉昆没这么做。他知道郑娟好强,不想白要别人东西,就说自己是帮朋友跑腿,把钱塞给她;后来郑娟没地方去,他又偷偷帮着找住处,还常去看看有没有要搭把手的。他没觉得郑娟是累赘,也没想着要回报,就是单纯觉得 “她难,我得帮一把”。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就算你以后遇到难处,他也不会躲开,反倒会伸手拉你一把。
除了对弱者的态度,遇到利益冲突时,更能看清一个人。曾国藩曾说,好处要跟大家一起分,不能自己一个人吞了。要是一个人一碰到好处就往自己怀里抢,一点不想着别人,那这样的人可不能深交,说不定哪天就会为了利益把你卖了。
战国时的蔺相如,谁都知道他 “完璧归赵” 的事。后来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比老将廉颇还高。廉颇不服气,说要找机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就故意躲着廉颇,有时候上朝都称病不去。手下人觉得委屈,问他:“您这么有本事,为啥要怕廉颇啊?” 蔺相如说:“我不是怕他,是怕咱们俩闹矛盾,让秦国趁机来欺负赵国。国家的利益比我个人面子重要多了。” 廉颇听说这话,特别羞愧,就背着荆条去给蔺相如道歉,俩人后来成了生死之交,一起保卫赵国。蔺相如在利益面前没想着争高低,先顾着大局,这样的人心里有分寸,跟他深交,不用担心会为了一点好处跟你计较。
《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原是赤焰军少帅林殊,后来遭陷害,九死一生才活下来。他回京城,不是为自己当官发财,是为给赤焰军平反,帮正直的萧景琰登上皇位,让国家越来越好。当时不少人想拉他入伙,许他高官厚禄,可他都拒绝了。有次太子想送他座大宅子,还说以后让他当宰相,梅长苏就笑着说:“我所求的,从来不是这些。” 他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义,不是个人利益。跟这样的人深交,你不用防着他算计,因为他根本不屑搞那些小动作。
还有个细节特别关键,就是看他在低谷时是什么样子。苏轼写过一句诗,意思是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自在,有什么好怕的?就算淋着雨,一辈子也能过得坦然。一个人顺风顺水时,怎么都好说,可一旦遇到难处,是消沉抱怨,还是照样好好过日子,这就能看出底色了。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他一辈子被贬好多次,最远到了海南,那时候的海南可不像现在,到处是荒草,连吃的都少。可他没天天唉声叹气,反倒自己动手种地,还给那块地起名 “东坡”,后来大家都叫他 “苏东坡”。他还研究美食,把当地没人吃的猪肉做成 “东坡肉”,跟老百姓一起分享;看到当地孩子没书读,就找地方办学校,教他们认字。他在信里跟朋友说 “每天吃三百颗荔枝,就算一辈子待在岭南也愿意”,一点没觉得自己惨。这样的人,就算遇到再大的坎,也能扛过去,跟他深交,他会给你带来力量,就算你遇到难处,他也不会跟着消沉,反倒帮你想办法。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也在低谷里没放弃过。他被分到五班,那地方偏远又没人管,战友们每天不是打牌就是睡觉,都说 “在这里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可许三多不这么想,他觉得 “人活着,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别人睡觉的时候,他照样早起出操;别人打牌的时候,他拿锄头去修路,把满是石头的路,修成平平整整的小路。后来团里人来视察,看到这条路都惊呆了,许三多也因此被调到好连队。你看,他在没人管、没人看的地方,也没放纵自己,照样坚持做对的事。跟这样的人深交,就算你想偷懒、想放弃,他也会拉着你往前走,不会让你一直陷在低谷里。
接下来要说的,是看他能不能兑现承诺。孔子说过,说出口的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情一定要有结果。答应别人的事能不能做到,看着是小事,其实是人品的大事。要是一个人天天说 “这事包在我身上”,结果转头就忘,跟他深交,你早晚得失望。
秦朝末年的季布,特别讲信用,只要是他答应的事,就算再难也会做到,所以当时人都说 “就算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金贵”。后来季布跟着项羽打仗,项羽败了之后,刘邦就通缉他,想杀了他。可好多人都偷偷帮季布,有个姓周的人,把季布打扮成奴隶,送到鲁地朱家。朱家知道季布是守信用的好人,就去跟刘邦说:“季布当初帮项羽,是因为他是项羽的手下,这是他的本分。现在您要是杀了他,不就显得容不下有本事又守信用的人吗?” 刘邦觉得有道理,就赦免季布,还让他当大官。你看,因为季布守承诺,大家都愿意帮他,这样的人,跟他深交,不用担心会骗你,答应的事肯定能做到。
《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也这样。他接手乔家生意后,就说要 “诚信经营,不赚昧良心的钱”。有回乔家运茶叶的船遇到大风,茶叶都受潮了。手下人跟他说:“咱们把好茶叶掺点进去卖,别人也看不出来,这样就不会亏本了。” 可乔致庸不同意,他说:“咱们答应过顾客,要给最好的茶叶,不能因为遇到点困难就不守承诺。” 后来他把受潮的茶叶都烧了,还贴告示跟顾客道歉,说会重新送好茶叶来。虽然这次乔家亏了不少钱,但大家都觉得他靠谱,以后更愿意跟乔家做生意。跟这样守承诺的人深交,心里踏实,不用怕他说话不算数。
最后还有个小细节,就是看他日常的习惯。老子也说过,不管多大多重要的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做起的。一个人平时的小习惯,藏着最真实的样子。吃饭时会不会浪费粮食,跟人说话时会不会打断别人,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却能看出人品。
曾国藩大家都熟,他一辈子都特别在意日常小习惯。每天都会写日记,不是记今天做了什么大事,是反思自己今天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今天跟人说话时有没有不耐烦,吃饭时有没有剩下米粒,有没有偷懒没读书,都会记下来。有次他跟朋友下棋,输了之后有点不高兴,还说几句不好听的话。晚上写日记时,就骂自己:“输了棋就发脾气,太没风度了,以后不能这样。” 他还坚持每天早起,不管冬天多冷,天不亮就起来读书、练字。就是这些日常小习惯,让他越来越自律,也越来越靠谱。跟这样的人深交,他会用自己的好习惯影响你,让你也变得越来越好。
《父母爱情》里的江德福也这样,他的好都藏在日常小细节里。安杰是资本家小姐,喜欢干净,吃饭时讲究多。江德福是农村出来的军人,一开始不习惯,可他没说安杰 “事多”,反倒慢慢学着适应。安杰不吃辣,江德福每次做饭都会把辣的菜放自己这边,不辣的放安杰面前;冬天安杰手容易冻,江德福就每天晚上把她的手放自己怀里暖着;安杰喜欢喝咖啡,那时候咖啡不好买,江德福就托人到处找,就算自己舍不得喝,也会留给安杰。这些小事不是江德福装出来的,是每天都在做的习惯,也正是这些小事,让安杰跟他过了一辈子都觉得幸福。跟这样的人深交,不用刻意讨好,他会把你的喜好放在心上,用细节温暖你。
其实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不用琢磨那些复杂大道理,也不用试探别人。早上买包子,看摊主会不会多给你一个热乎的;下班下雨,看同事会不会问你带没带伞;你生病时,看朋友会不会主动送点药来。这些小细节,就是看透一个人最好的镜子。
能深交的人,不一定多有钱、多有本事,但他会在你弱的时候不轻视,有好处的时候想着你,你难的时候不离开,答应你的事能做到,还会用日常小细节温暖你。人生这一辈子,朋友不用多,有一两个这样能深交的人,难过时有人陪,有事时有人帮,就够了。咱们慢慢走,慢慢看,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也会成为这样的人,让身边的人觉得,跟你深交,是件幸运的事。
来源:禅意心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