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钓最让人着急的不是没带装备,而是天气突变(比如降温)后,浮漂像定在水里一样一动不动,看着别人也没口,只能干等空竿。
野钓最让人着急的不是没带装备,而是天气突变(比如降温)后,浮漂像定在水里一样一动不动,看着别人也没口,只能干等空竿。
实则并非鱼不咬钩,而是钓法未能契合鱼情之变。钓鱼之道,需洞察鱼情动态,灵活调整钓法,如此方能有所斩获。
今天分享4个我多年总结的“没口救急技巧”,不管是降温、鱼口差,还是资源不好,照着调整,大概率能打破僵局。
一、饵料加“腥”加“刺激”:先把鱼招过来再说
很多人怕腥饵招小鱼,可如果连小鱼都不来,说明这片水域根本没鱼进窝——腥饵是招鱼最快的选择,没有之一,不管南北、不分季节,鱼对腥味的敏感度都最高。
如果加了腥饵还是没口,再给饵料加“强刺激”:
- 加1-2滴钓鱼药酒,或少量果酸(针对偏瘦水、低温鱼不开口);
家中若缺药酒,滴入少许白酒亦可。白酒能增强饵料的穿透力,使馥郁之味远播,引得远处鱼儿循味而来,增添垂钓之趣。
记住:先把鱼招进窝,才有机会钓到大鱼,总比饵料没动静强。
二、少打窝、多布点:换着钓比死等强
如果钓点资源差(十钓九空),别执着于“打重窝守大鱼”,反而要“少打窝、多布点”:
- 每个窝子只打少量窝料(比如钓鲫鱼30-50克,钓鲤鱼半斤以内),同时在3-4个不同位置打窝;
- 关键:这几个窝子必须选不同水深、不同地形(比如一个钓1米浅滩,一个钓3米陡坡,一个钓铧尖),别全打在一样的地方——鱼不喜欢扎堆,不同环境总有一个能聚鱼。
若发觉某窝处水泡翻涌,显是有鱼迹象,然而下竿后却毫无鱼咬钩之动静,不必慌乱。此时,不妨将钓点移至窝子边缘一试。当资源匮乏时,鱼群密度较低,它们或许在窝边浅尝几口便已饱腹。此时,于窝边下钩,反倒更有机会邂逅四处觅食的鱼儿。
三、钓“行程”:让饵料动起来,鱼会主动追着吃
天气不好(比如降温)时,鱼会“起伏”(不在水底,在中层或上层),再钓底就等于空等,这时候要换“进攻型钓法”——钓饵料从入水到沉底的整个“行程”,让鱼在水里追着吃。
具体的实施办法实则颇为简易:
- 把铅坠往上推,推到和浮漂漂座挨着(钓全飞铅),这样浮漂以下的线全是子线,饵料会缓慢下沉,摆动幅度更大,鱼更容易看到;
- 加快抛竿速度:抛竿后不用等浮漂完全沉底,等10-20秒就扬竿换饵,让饵料一直处于“动态”中——不管鲫鱼、鲤鱼还是草鱼,都喜欢追着动的饵料吃(就像很多人喜欢玩逗钓,道理一样)。
四、子线放细:降低鱼的警惕,开口率翻倍
天气晴好、鱼口旺盛之际,子线稍粗无妨;然而鱼口欠佳时,粗子线易令鱼警觉,使其不敢咬钩。此时,需“放心放细子线”。
- 平时钓鲫鱼用1.0子线,没口就换成0.6-0.8;
- 平时钓鲤鱼用2.0子线,没口就换成1.2-1.5;
无需忧虑子线问题。当鱼口欠佳,鱼活跃度低、气力较小时,用0.6的子线钓1斤以内的鲫鱼,1.2的子线钓3斤以内的鲤鱼,皆可安然无忧。
就算偶尔切子线也不怕——至少说明鱼来了,调整方向是对的,总比浮漂一动不动强。
最后总结:没口别慌,先找“鱼的习惯”
野钓没口不是“运气差”,而是没跟上鱼的节奏。记住:鱼不开口,我们就主动变——饵料加腥、多布窝点、让饵料动起来、放细子线,这4个办法总有一个能行。
来源:钓鱼户外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