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发现“6500年前”的中国瓮棺!实锤中国人早已移民黎凡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15:55 1

摘要:据2019年报道披露,1995年的时候,以色列考古学家们在黎凡特南部一个名叫Peqi‘in的山洞中,发现了一些据说是6500年前的墓葬,这些墓葬都是采用一种独特的二次葬方式埋葬的。

据2019年报道披露,1995年的时候,以色列考古学家们在黎凡特南部一个名叫Peqi‘in的山洞中,发现了一些据说是6500年前的墓葬,这些墓葬都是采用一种独特的二次葬方式埋葬的。

截图如下:

这些“6500年前”的二次葬,对于黎凡特地区来说是破天荒头一次出现。

所谓二次葬,就是把死者分成两次下葬,第一次下葬一段时间(大概两三年左右)之后,等死者化为白骨,再将白骨取出清理,装入陶制的瓮棺中再次下葬。

下图就是以色列考古学家们在山洞中发现的二次葬瓮棺。

抱雪斋说过,这种二次葬方式,就是中国有虞氏人独有的瓮棺葬俗。

“有虞氏瓦棺”,这是全球最古老最权威的史书《礼记》里的明确记载。

中国最少八九千年前的贾湖文化已经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瓮棺葬(那时候整个西亚还连一片陶器毛都没有,更不要说瓮了),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北辛文化……等等也大量流行瓮棺葬。直到今天,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仍在流行这种奇特的二次葬俗。

黎凡特地区出现这种奇特的瓮棺二次葬俗,有且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国的有虞氏人来到了这里。

不过,有虞氏人从中国来到黎凡特地区的时间,是不是真的像以色列考古学家们宣称的那样,是6500年前呢?

不妨来检验一下真假。

要知道,这个洞穴里面除了瓮棺,还发现了一大堆随葬的陶器。

其中,就有一大堆的陶豆。如下图所示:

豆这种陶器器型,最早是在中国诞生的,距今1.1万年以前的浙江上山文化已经有了地球上最早的豆。如下如图所示,上山文化的陶豆足上有两个圆形的镂孔。

黎凡特的那个陶豆也有,见下图:

八千年前,上山文化后续的跨湖桥文化继续制造陶豆,同时把豆这种器型向全球范围传播。详见下文:

发现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密码:从一个礼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播

据陈伟驹《“四化”与新石器时代中国中东部地区陶器种类趋同发展》,陶豆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成为最常见的随葬陶器:

“陶豆在跨湖桥文化陶器总数中,占比不到2%;到了马家浜和骆驼墩文化中,陶豆占陶器总数基本都在5%以上,多数为10%以上。其次,陶豆在这一时期马家浜和骆驼墩文化中,成为墓葬随葬品中最常见的器类,比如马家浜遗址,只要是有随葬品的墓葬,绝大多数都有一件豆。形态规整的觚或觚形杯、实足鬶和盉等器物,基本也是最早出现于马家浜及骆驼墩文化(觚可能晚至崧泽文化初期),而且数量众多,作为策源地证据充分。”

按照西方伪史学家们的说法,在以色列发现的这些陶豆距今6500年,年代恰好是在马家浜文化时期。

然而,我们只要对照一下这两个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陶豆,就会发现和黎凡特的陶豆一点都不像。

联想到西方伪史学家们一贯的吹牛逼尿性,以色列随便一个山洞里的破篮子就能说是一万年前的,我们很容易知道那些陶豆根本就不可能是6500年前的。包括瓮棺,造型也完全不可能是6500年前的。

因为6500年前的中国有虞氏使用的瓮棺造型是这样的,只是把日常用的陶器组合起来当成了棺材,盖子都是临时拼凑的,连颜色都不一样:

像黎凡特山洞里的那种精致的带盖子和底座的订制型瓮棺(金坛),我大概也许可能或者也见过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如下图所示:

有人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把两千年不到的玩意吹成六千年,隔壁的思密达都不敢这么吹,你一定是嫉妒人家历史悠久!

哈哈哈哈~…

抱雪斋微微一笑,再次掏出了那堆黎凡特出土的豆。看到红色圈子里面的这些豆了吗?它们与另外那些矮脚豆截然不同,都有很长的豆足。

这些高脚豆和的中间都有一长条镂空。这是干嘛的呢?

抱雪斋这里有同款。见下图。

这个图,是一个豆形的灯座。汉代的。

对比一下,我就笑笑不说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文为抱雪斋锤爆西方伪史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