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朴素清雅的人像摄影,于我而言是一场“减法的修行”——减去浮华的服饰、减去繁杂的布景、减去刻意的情绪,最终在极简的视觉语言里,构建起属于生活本真的美学秩序。
朴素清雅的人像摄影,于我而言是一场“减法的修行”——减去浮华的服饰、减去繁杂的布景、减去刻意的情绪,最终在极简的视觉语言里,构建起属于生活本真的美学秩序。
我偏爱选择基础款单品,如白衬衫、纯色裙、简单的针织衫,它们没有过多的图案与装饰,却能在不同场景里适配出不同的情绪。就像这组照片里的白衬衫,在湖岸是慵懒的日常感,在蓝天是纯粹的沉浸感,在林间是自然的适配感。
选择服饰时,我会特别关注材质与版型:棉麻的质感自带朴素温度,宽松的版型更显生活松弛感,这些细节能让“素”的服饰不流于单调,反而有了层次。
与其在人造布景里营造虚假的清雅,不如回归自然寻找本真的朴素。湖岸、蓝天、林间,这些场景本身就携带“开阔、纯净、幽深”的情绪基因,只需将人物自然地嵌入其中,便能形成“人景共生”的画面。
拍摄时,我会刻意保留场景的“原生感”,不刻意清理环境,甚至会利用场景中的“瑕疵”,比如林间台阶的斑驳、湖岸木板的旧痕,这些痕迹让画面更具生活的真实感,也让“清雅”多了一份烟火气的支撑。
朴素清雅的人像,情绪表达忌讳“用力过猛”。我会引导模特进入“独处的状态”,让她暂时脱离“被拍摄”的意识,去感受风、感受光、感受环境的情绪。
比如拍湖岸的场景时,我会让模特戴上耳机听一首轻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拍林间的场景时,我会让她慢慢走台阶,感受脚步与环境的互动。这种“自然流”的情绪引导,能让模特的神态、动作都呈现出“不刻意的松弛”,而这种松弛感,正是朴素清雅人像的情绪内核。
我偏爱自然光,尤其是柔和的侧光、漫射光,它们能让素色的服饰更显质感,让人物的皮肤更具细腻感。避免使用过于强烈的人造光,因为硬光容易破坏“素”的柔和感。
后期调色也遵循“减法逻辑”,降低饱和度、弱化对比度,让画面色调偏向低饱和的莫兰迪色系,这种色调能让“朴素”更显高级,“清雅”更具韵味。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朴素清雅的人像摄影不是对“美”的妥协,而是对“真”的追求。当我们学会在服饰、场景、情绪、光影上做减法,才能让镜头前的人物与画面,回归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而这种模样,恰恰有着直击人心的清雅力量。#摄影美学##晒图笔记大赛#
来源:摄影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