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裘卫四器是西周中期贵族裘卫制作的四件青铜器,包括五祀卫鼎、九年卫鼎、三年卫盉和廿七年卫簋,1975年出土于陕西岐山董家村窖藏。这些器物铭文记载了裘卫与贵族间的土地交换、司法诉讼等事件,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实物证据。其中三年卫盉铭文显示裘卫用玉器换
裘卫四器是西周中期贵族裘卫制作的四件青铜器,包括五祀卫鼎、九年卫鼎、三年卫盉和廿七年卫簋,1975年出土于陕西岐山董家村窖藏。这些器物铭文记载了裘卫与贵族间的土地交换、司法诉讼等事件,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实物证据。其中三年卫盉铭文显示裘卫用玉器换取十三田,反映了当时土地私有化的趋势。四器因完整历日记录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具有关键校准价值,近年学者考证其年代涉及恭王、懿王、夷王等时期。
其中的《裘卫盉》及其铭文,在这一众瑰宝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为我们揭示了西周时期的重要历史真相:丰与镐是两处不同的地名,而非同在一地;丰镐地名是一个历史错误,镐京是在另一处重要地名。
《裘卫盉》铭文: 隹(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豐,矩白(伯)庶人取堇(瑾)章(璋)于裘卫,才八十朋氒(厥)貯(贾),其舍田十田。矩或(又)取赤虎两、麀贲两、贲韐一,才廿朋,其舍田三田。裘卫廼彘告于白邑父、荣白、定白、亮白、单白,白邑父、荣白、定白、亮白、单白廼令参(三)有司:司土(徒)微邑、司马单旟、司工邑人服,眔受田,燹□、卫小子□,逆者其鄉(飨)。卫用乍(作)朕文考惠孟宝般(盘),卫其万年永宝用。
《裘卫盉》铭文记录了周恭王三年三月,在丰邑举行“爯旂”仪式。缺少觐见天子的礼器和服饰的贵族矩伯,为参加礼庆,特向裘卫购买一件 “瑾璋”(玉器),裘卫因此制作了用来祭祀父亲惠孟的宝盘《裘卫盉》。“爯旂”仪式,意为“树立旗帜”或“举起旗帜”,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国在祭祀、军事或仪式中竖立旗帜的行为,常见于周代文献及甲骨文、金文记载中。由此可见,周恭王在丰邑举行的“爯旂”仪式,是一项重要的西周王朝典礼。作为贵族的矩伯,为了觐见天子周恭王参加礼庆,不惜以1300亩的土地来换取裘卫的礼器和服饰。
作为极其重要的“爯旂”仪式,不在镐而在丰,表明了丰与镐并非在沣河的两岸,此地只有丰邑而无镐京。西周历史中镐京的地位与名气远高于丰邑,如果要举行“爯旂”仪式理应在镐京而不会在丰邑。“王爯旂于豐”清楚地证明了一个历史事实:镐京不在沣河东岸,此地只有丰邑而无镐京;今天的丰镐名称,是一个严重的历史错误;《诗经》中的“镐京辟雍”“宅是镐京”是东都成周的前身,远在淮夷之地。
来源:长河历史一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