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开始,一个定位显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上海网友在抖音发了视频,说要在草原上“放肆地挥撒”
呼伦贝尔草原上有人“放肆地挥撒”纸片拍视频,当地林草局正调查
10月9日开始,一个定位显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上海网友在抖音发了视频,说要在草原上“放肆地挥撒”
镜头里风很大,几名男女站成一排,手里攥着一叠纸片,迎风一扬,碎片像白色的鳞片,被吹得满地飞
旁边立着风力发电机组,地上还靠着几袋东西,拍摄的人举着手机指挥,大家兴奋得跳起来
视频里,人站成一排,纸片被风带起来,地面已是碎片一片
那种场面,很容易把草原的辽阔当作道具,把风当作特效
10月15日,他们又发了一次类似的内容,还用了“放肆地挥撒”这几个字,像是在强调一种自由,然而自由的边界,总得有人来提醒
有人在评论里问这是不是污染
发视频的人解释说,用的是可降解的糯米纸
解释看起来有理,可我看完只是心里更堵了一点
可降解不等于马上消失
风不会等降解完成再吹走它,羊也不会识别那是糯米纸还是塑料,草原更不会替你收拾散落的“创意”
越来越多的网友说不舒服
有人贴出了现场满地纸片的照片,说那是在满洲里满达路十五公里附近,并且直白地表示,遇到这种事会当场阻止并报警,让他们把纸片一张张捡回来
还有人提醒,纸是纸没错,降解也需要时间,你扔下去的那一刻起,它就不是你的了,而是公共空间的麻烦
成年人真的会拿自然当背景板随手扔吗
10月17日,记者联系了呼伦贝尔市文旅局
工作人员说得很直接,游客去草原旅游不能随便抛撒生活垃圾,这种行为涉嫌破坏草原,需要向林草部门反映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说要先确定具体位置,草原监督管理科会处理
办公室也表示会跟进,会联系当地林草局了解情况
文旅部门提醒游客不可随意抛撒垃圾
林草局称正核实具体位置并已介入
截至10月18日,事件仍在调查
我总忍不住回想第一次走进草原时的感觉
风一上来,草有了波纹,人反而变得渺小
那个清晨的光柔里带劲,哪怕一片纸在地上,也会很扎眼
你可以想象牧民牵着羊路过,远处车扬起一点尘,近处草丛里闪着一抹不属于这里的白
风一变脸,你的“道具”,就是别人的麻烦
别拿“可降解”当免罪牌
可降解是材料的属性,不是行为的通行证
纸片撒出去的那一刻,降解的小时与天数都变成他人的负担
更不用说草原这么大,风这么狠,你哪能保证它不会被吹进河沟,卡在牲畜饮水的地方,或是散在游客休息的草坡上
拍摄可以有创意,不能没有分寸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见过这样的冲动
为了镜头好看,为了几秒钟的热度,为了视频下的点赞,就去制造一个“效果”,把自然变成背景,把公共空间当成片场
为了几秒钟的热度,不该让草原做代价
公德心这件事,谁也替不了谁
有人说,这点纸算什么
可草原的宽容不是用来试探的
如果每个来拍视频的人都撒一点点,风一层层把它们推远,谁又愿意在秋天的草浪里走着,低头看见一地碎屑
风是草原的主角,我们不是
我赞成把事情说清楚,谁做了什么,边界在哪里
旅游是享受,不是消耗
你带来的,就该带走
你制造的,就该负责
文明旅游不是口号,是把东西带来也要带走
也许我们需要更明确的提示与执法,也许旅行社需要先讲清楚规则,也许平台上的“创意拍摄指南”也该写上环境红线,这些都不难,一旦有人认真
如果再碰到类似场景,别当看客
看到类似行为,劝一声,留证据,能报警就报警
不是把气撒在评论区,而是把规矩和温度留在现场
被风吹起的纸片,终究也要有人弯下腰捡回去,这一句“麻烦你别撒了”,可能就能让事情少走弯路
这事不复杂,复杂的是态度
把“放肆”放在心里,对自然少一点索取,对镜头少一点虚张声势,旅行反而更轻松
希望这次调查给出清晰的边界与结果,让人明白什么叫对得起草原
我相信风一直在,也相信人能学会与风相处,把山河当朋友,不把它当舞台的一次性布景
来源:砚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