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大钢企之9——首钢集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06:01 1

摘要:1919 年,北洋政府为开发河北宣化龙关、烟筒山的优质铁矿资源,成立了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在北京石景山东麓建立龙烟铁矿股份公司石景山炼厂(首钢前身),同时在宣化设立炼铁厂(宣钢前身)。两家企业在后来的百年历史中分分合合,如今的宣钢已经彻底转型,

北京西郊,石景山脚下,一座百年钢铁巨人的蜕变,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

1919 年,北洋政府为开发河北宣化龙关、烟筒山的优质铁矿资源,成立了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在北京石景山东麓建立龙烟铁矿股份公司石景山炼厂(首钢前身),同时在宣化设立炼铁厂(宣钢前身)。两家企业在后来的百年历史中分分合合,如今的宣钢已经彻底转型,成为河钢以氢冶金为核心、布局新能源与高端材料的绿色科技标杆企业,而首钢也历经风雨,成为中国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石景山炼厂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生产,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1967 年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首钢真正在中国钢铁历史上留下重要笔墨,是其“承包制”的试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家财政捉襟见肘。而当时,国企实行“统收统支”的制度:企业所有利润上缴国家,所有开支再由国家层层下拨。这导致企业和员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

尽管首钢是北京的“功勋企业”,但到1970年代末,其主体设备已严重老化,技术落后,急需资金进行改造升级。而在“统收统支”体制下,企业自身没有任何资金积累的能力,只能“等、靠、要”国家的投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在上述背景下,首钢与中央政府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在1979年开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并在1981年正式发展为全面的“承包制”。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方针:“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

打破了“大锅饭”后,首钢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实现利润从1978年的2.99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23.6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7.22%,增幅远超当时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首钢一家企业上缴的利税就占北京市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首钢模式”的成功,为当时正处于迷茫探索中的全国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极大地增强了国家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首钢自身,成为了中国工业改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首钢的搬迁,是中国工业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它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命运,更牵动着一座首都的城市规划和一片区域的协同发展。

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绿色奥运”的承诺使首钢的环保问题更为凸显。离开首都,搬哪呢?

河北曹妃甸进入到了决策者的视野。河北曹妃甸,这里靠近渤海湾,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大宗原材料的海运进口和成品的海运出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首钢曹妃甸引领了中国钢铁企业向海发展的先河,后来的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山钢日照、中天南通……都是这个思路。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搬迁最难的,其实是6.47万名职工的安置。回顾十年搬迁历程最难忘的事件时,时任首钢董事长的朱继民只说了四个字:职工安置

1.4万人选择了自谋职业,1.61万人转岗到了新单位,而对于留下的来的人,迁钢、首秦和京唐公司,成为首钢人的新家。不少在河北工作的首钢工人每周五下午坐班车回北京,周日下午再回到河北成为了常态。

首钢老厂区最后一炉钢冶炼

产品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的首钢能够在中国钢铁工业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源于其产品发展战略,首钢把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定位为其三大战略产品。这三大产品的发展,见证了首钢从传统长材领域向高端板材领域的跨越。

搬迁京唐,让首钢有了发展汽车板的装备基础,但汽车板这种高级产品是不是光靠设备先进就能生产的。考验钢厂的研发、生产、设备等等多个环节全体系的能力,所以直到2011年,首钢汽车板的年产量也就几万吨,2011年12月,京唐公司与北汽合作的整车白车身成功下线,标志着京唐公司具备了整车供货能力。至2018年,首钢汽车板产量突破315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位。

电工钢的发展同样充满艰辛,首钢电工钢生产线于于2010年前后投产,当时国内的武钢、宝钢早已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首钢用了15年的时间,同样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国内第二的位置。

2025年7月,首钢电工钢总下线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市场每3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使用首钢电工钢。在取向电工钢领域,其超薄规格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

如今的首钢,又把厚板作为其新的战略产品。

百年炉火不熄,从改革先锋到战略转型,首钢的每一次蜕变,都彰显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自我革新的智慧。这座钢铁巨人正以高端产品为翼,在中国工业的新征程上继续翱翔。

来源:聊聊钢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