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海哈金喜带着女儿搬出昔日豪宅,住进月租一万二的两居室时,大家才后知后觉,这段婚姻真的走到了尽头。
当海哈金喜带着女儿搬出昔日豪宅,住进月租一万二的两居室时,大家才后知后觉,这段婚姻真的走到了尽头。
这不单是一场明星夫妻的分道扬镳,更像是一场风暴过后,有人选择撑伞上岸,有人依旧留在风暴中心。
圈内人都知道,明星离婚,财产分割往往是重头戏,闹得沸沸扬扬的也不在少数。
可到了海哈金喜这,一切都显得异常平静。
她没有公开指责,没有争夺所谓的共同财产,只是默默地带着孩子,从繁华的朝阳公园旁,搬到了相对偏远的顺义。
这种主动降低生活水准的姿态,被无数网友解读为“清醒”和“及时止损”。
微博上,“#海哈金喜清醒#”这个话题的阅读量飙升到快5个亿,评论区里几乎一边倒地表示理解。
大家觉得,面对一个深陷泥潭的伴侣,保全自己和孩子,或许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那个留在风暴中心的人,正是李亚鹏。
压在他身上的,是一座名为“丽江雪山艺术小镇”的梦想,以及这个梦想破碎后留下的超过两亿的债务巨石。
这笔钱里,有之前法院判决要强制执行的四千万,还有这次小镇项目拍卖后,他个人仍需承担的连带责任,大约一点八个亿。
这两个数字加起来,足以压垮任何一个普通人。
说起这个雪山小镇,当初的蓝图何其宏大。
李亚鹏想在雪山脚下,为艺术家们打造一个乌托邦。
这个构想吸引了上百位艺术家满怀憧憬地投入真金白银。
可现实骨感得可怕,项目资金链断裂,美好的蓝图变成了一栋栋烂尾楼,在丽江的阳光下矗立了七年之久。
那些买了房的艺术家业主,手握一纸合同,却迟迟拿不到房产证,他们的艺术梦想,也一同被搁浅在了这片工地上。
李亚鹏为此焦头烂额,项目公司名下的股权被摆上了司法拍卖平台,两次流拍,无人问津。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项目将彻底化为泡影时,转机出现了。
云南省的国资企业——滇中产业发展集团,以一点六五个亿的价格,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国资的入场,像是一针强心剂。
他们不仅拍下了股权,还跟当地政府签了协议,承诺会把那三百多套没交付的房子盖完,让业主们拿到房产证,并且还要引入专业的文旅集团来盘活整个小镇。
这对于那些苦等多年的业主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对于李亚鹏而言,这至少修复了他作为项目发起人那岌岌可危的公众信誉。
你看,项目本身的问题,有“国家队”来兜底解决了。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被救活了,李亚鹏个人的债务却一分没少。
那超过两亿的窟窿,还得他自己想办法填。
他选择了当下最火热的风口——直播带货。
其实他早就开始直播了,只是水花不大。
这次,他把主阵地从抖音转移到了淘宝,签约了专业的MCN机构“遥望科技”,赛道也选得非常垂直——“茶酒+文旅”。
蝉妈妈的数据显示,他近一个月的销售额稳定在八九百万的水平,比起去年翻了两倍多。
这个成绩听起来不错,但对于他那庞大的债务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
他的团队放出风声,十一月份,他要联合接盘小镇的云南康旅集团,就在那个曾经让他跌倒的雪山艺术小镇,做一场声势浩大的溯源直播。
这招棋下得相当精妙,把“国资接盘”和“明星还债”这两个最具话题性的元素捆绑在了一起。
一个曾经的烂尾项目,如今有了国资背书,摇身一变成了他直播间的背景板。
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很丰富:项目是靠谱的,我李亚鹏虽然欠债,但没跑路,我正在努力工作,用卖货的钱来还债。
这场直播的目标销售额,定在了三千万。
他想用这一场直播的收入,一次性清偿掉一部分个人债务。
这几乎是一场赌上全部身家的豪赌。
社会学家张颐武曾经评论过一种现象,他认为公众人物的商业行为一旦与个人命运的戏剧性转折相结合,会产生巨大的传播能量。
李亚鹏的这次直播,恰好踩在了这个点上。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卖货的主播,他成了一个正在上演“王子复仇记”或“中年男人还债记”的真人秀主角。
观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一方面,是“同情疲劳”。
这些年,大家看多了他从演员到商人的屡战屡败,一次次的创业失败,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同情的耐心。
另一面,又隐隐存在着一种“期待翻盘”的心理。
人们似乎很想亲眼见证,一个跌入谷底的人,到底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爬上来。
国资的入局,被看作是他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这场直播成功了,或许能为他开辟一条全新的、可持续的还债之路。
用直播的流量带动文旅项目,再用文旅项目的故事反哺直播内容,形成一个商业闭环。
可如果失败了呢?
如果销售额远不及预期,那么他不仅会失去一个重要的现金流来源,更会严重打击公众对他“翻盘”的信心。
到那时,他所面临的,可能就是个人破产或债务重组的窘境了。
他在不久前的一次直播里,眼神疲惫却很坚定地说:“债务不会转嫁给孩子,我也不会逃避。
”这句话,是他对公众的承诺,也是他给自己设下的底线。
雪山艺术小镇的命运有了着落,但李亚鹏自己的“雪山”,还需要他亲自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雪山脚下的舞台已经搭好,聚光灯再次打在他的身上,只是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剧本,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和还不清的账单。
来源:松间闲适乘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