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5日,在岑巩县“国之宝·思州石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国家级非遗思州石砚技艺传承人周永平指尖摩挲着一块金星石,目光紧随石材纹理游走——这块即将被雕琢的石料,承载着思州石砚2000余年的历史底蕴,也正迎来非遗传承的新机遇。
2025年10月15日,在岑巩县“国之宝·思州石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国家级非遗思州石砚技艺传承人周永平指尖摩挲着一块金星石,目光紧随石材纹理游走——这块即将被雕琢的石料,承载着思州石砚2000余年的历史底蕴,也正迎来非遗传承的新机遇。
“要让老手艺跟上新潮流!同时开发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产品……”当天,黔东南州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明保在基地调研时提出明确方向,还可邀请专业主播入驻基地,实现笔墨纸砚、文创产品套装在线上热销。
作为中国八大名砚之一,思州石砚曾面临“断代”危机:石砚市场萎缩,制作技艺需数年才能精通,部分传承人转行,年轻人鲜少愿意投入时间学习。转机始于州县两级科协的协同发力。
近年来,岑巩县科协高度重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多次邀请省州科协领导深入思州石砚基地调研指导,为其传承保护与发展献计献策。
2024年8月,岑巩县科协申报黔东南州级“国之宝思州石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获批通过,今年8月获得黔东南州10万元补助用于研学基地升级改造。如今,基地内500平方米的科普陈列区里,激光雕刻机与传统砚台相映成趣,短视频播放设备循环展示着砚雕技艺的前世今生。同时,州县两级科协已将“国之宝·思州石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提升项目上报省科协项目库,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获得更多地支持。
今年9月5日,岑巩县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古法研墨区里,学生们握着墨锭感受“发墨如油”的细腻;数字制砚工坊内,AR虚拟系统让孩子们指尖轻点就能体验雕刻乐趣,传统与科技的碰撞引得阵阵惊叹。
传承根基也在悄然夯实。岑巩县已将思州石砚文化纳入学校实训课程,每年开展不少于10次研学培训,每次覆盖50名以上学生;县委党校内,石砚陈列区与科普长廊成为干部培训的“文化课堂”;100余人的科普宣传队伍还会定期开展实训实验,每年让5000余名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
更令人欣喜的是销售渠道的突破。传承人也已开始尝试一边雕琢砚台,一边打开直播镜头,让砚雕过程走进千万网友视野。古老的思州石砚,正借着科技与协作的东风,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重焕光彩。
来源:一品姑苏城